第3章 第二辑 会说话是个技术活
A+ A-

1.自己有能力,沟通才给力

  多年前,我初进某报社做编辑。

  同事中有位大姐,写作仍处于“今天天气真好,万里晴空飘着朵朵白云”的阶段,虽然文不如人,但她另有所长——每天上班时会搬出半尺厚的通信录,开始拨电话:

  “张总,好久不见,哈哈。”

  “李社长,最近忙不忙啊?”

  我们出去开会,她总是拍着翅膀似的招呼打得满场飞,似乎所有人都认识,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真是厉害!

  认识久了,我便了解了她经营友谊的方式:A的老婆得感冒,她会打电话联系B,请B帮忙找C挂个号。待B的孩子出世了,她也会帮B去联系D,买到便宜的纸尿布。

  她用大量的时间照顾所有熟人的琐事,为自己攒人品和交情。她的口头禅是:多个朋友多条路。

  比如有一次,某上市企业打电话到办公室,想邀请一名记者去参加他们的活动。结果,她在电话里跟对方死缠硬磨:“你们能再给一个名额吗?我这儿还有一个记者也想去……”

  她磨了足足十来分钟,对方碍于情面,最终答应了她。

  挂了电话,她看到我吃惊的眼神,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想带我一个朋友一起去,因为上次她帮过我的忙,所以想多要一个名额,把她带上。”

  她也曾这样把我带上过。比如,她说请我吃饭,当我跟她去了以后,才发现买单的人不是她。

  她把所有的聪明才智用在了人际关系的维护上,其实就是空手套白狼。但是,这也给人造成一种朋友圈繁荣的假象。

  之后,我离开了那个城市,与她断了联系。

  前段时间在网上遇到同行,对方提起了她。我问:“你也是她的朋友?”

  对方闻言,嗤之以鼻:“有的人相识遍天下,好友烂大街,还是做她的敌人好,物以稀为贵。”

  我才知道,她混了这么多年,即将奔四了,仍租房住,仍没有嫁,仍锱铢必较地占便宜——一家公司换一家公司地打着工,工作、生活、写作都没有进步。她曾经结交过那么多朋友,铺过那么多条路,但谁也没能把她拉上阳光大道。

  其实,她并不是不努力,只是太迷信人际关系的力量——若把时间花在其他方面,或许早有建树。

  一个庸人对于友谊最大的利用,不过是蹭顿饭吃,蹭件衣服穿,占点微不足道的小便宜。朋友就算愿意帮大忙,比如推荐你去做某公司CEO,也要你自己有料啊——你的表现要不至于让对方蒙羞才是。

  许多人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靠一己之力、一技之长埋头苦干,自给自足。如果有朋友提携是锦上添花,没有也不会太糟。

  网上有一条成功法则这样写道:成功的你,收入是身边常联系的10个朋友的平均收入。我不知道这功利又武断的话出自何方,反正论坛、微博上到处都在转,可见很多人是相信的。

  于是,大家越来越功利,削尖脑袋去结交比自己聪明、能干、有钱的朋友,以便帮助自己进步。可如果这种逻辑成立的话,像马云、马化腾这样的人就不能随便交朋友了吧,因为他们要是不小心认识了两个穷鬼,收入马上被拉下大半。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一定道理,但是不能本末倒置。更多时候,不是你认识了有钱的朋友你才变得有钱,认识了优秀的人你才变得优秀——而是你有钱后,才真正融入了有钱人的群体,成了有钱人的朋友;你优秀了,那些优秀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来结交你。

  友谊应源于个人魅力、人格、品德、才学的互相吸引,而不是刻意地殷勤和巴结。你和谁在一起,和谁相遇,和谁有缘,上帝都已经在可行性上先给你筛了一遍,那叫物以类聚。

  奥斯卡·王尔德说:照顾好你的奢侈品,你的必需品自己会照顾自己。他的意思是:如果你能养得起奢侈品,你的必需品自然会有,根本无须操心。

  我想说,照顾好你自己,你的朋友也会自己照顾好自己。如果我们不去竞选总统,不搞传销去骗人,那么,对于朋友的功能,我们无须奢求太多。

2.纠结症患者的自述

  很多人喜欢问,我要不要学写作?我要不要去健身?我要不要学钢琴?

  表面上看,人们之所以这样纠结,是因为害怕付出努力得不到相应回报,导致浪费了心力和时间。

  然而,同样需要付出心力和时间的事,却很少听见别人问,比如:我要不要去旅行?我要不要追偶像剧?

  因为上述两个问题的前者要离开舒适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毅力,所以有句“黑鸡汤”说:努力未必成功,不努力却肯定舒服。

  舒服吗?倘若你本是散淡的人,你会真的很舒服。但对于所有会纠结“我该不该努力”的人,其实非常不舒服。

  那种“觉得自己本身不够努力”的病,会纠缠住你,并且时不时地发作一下,令你陷入无力改变现状的自责、愧疚,甚至愤怒当中。

  每次你都需要找很多理由和借口,为“不努力”开脱和逃避,才能缓解这种不舒服。可是,隔了几天它又会卷土重来。

  这种情绪不会消失,它会一直伴随着你,直到你死的那一天——甚至让你在临死之前,回顾自己一生的碌碌无为,流下最后一滴忏悔的眼泪。

  为什么有人将懒称为“懒癌”?就因为它是潜伏在我们生命里的绝症。如果你想被治愈,除了去做你一直想做又怕做的事,别无他途。

  为什么我明白这种感受?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人啊!

  在以前,我一直在纠结自己该不该多花一点时间写作。其中好几年,我每年写作的量以发表不到两万字的龟速在前进。

  我时不时对自己产生不满的情绪,一边觉得自己应该更勤奋,可一边又总是找各种理由安慰自己:“纸媒日薄西山,稿费那么低”,做一份正职已经够辛苦了,而某些人不上班也可以安然自得。人生苦短,这么辛苦干吗……

  我就在这样的纠结当中,浪费了好几年的时光。

  然而,今年我终于狠下心来,花了大量时间去维护一个公众号。做的过程中真的很辛苦,其间也在不断怀疑自己:我做的事情和我付出的努力,真的有意义吗?

  坚持到现在,也谈不上有多大的收获。公众号流量微不足道,不过多了一些发表在公众号的文章和一本新书的合同,一切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花这么多时间和心力去写作,我后悔了吗?

  是的,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后悔!

  我后悔我以前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去纠结,为什么不早一点开始去努力?我为什么不能果断一点?这才是导致我现在这么辛苦的根本原因!

  因为我不够努力,我和当初那些一起起步的作者,不可同日而语:因为总在纠结,错过了写博客、微博、公众号最好的时代。我唯独庆幸此刻我没有继续纠结,否则我必将错过更多。

  昨天看王安忆的书,在个人简介那一页印着她的一段话,现在分享给大家:写小说就是这样,一桩东西存在不存在,似乎就取决于是不是能够坐下来,拿起笔,在空白的笔记本上写下一行一行字。然后第二天、第三天,再接着上一日所写,继续一行一行写下去,夜以继日。要是有一点动摇和犹疑,一切将不复存在。

  世间万事,皆是如此艰难。比我们更勤奋、更有天分的人,也在逐日逐夜、逐分逐秒与惰性作战,不敢懈怠。

  为什么要努力?我想,首先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征服自己。尔后,才有机会去试一试能不能征服其他事物。

  所以,不用纠结该不该做。因为我们不去做,省下来的时间也没有拿去拯救地球,而是浪费在其他地方了,比如发呆、睡觉、追剧、游戏。

  时间像个大蛋糕,吃一口少一口,但是我们不吃,它自己也会坏的。所以,想写作,那就马上打开电脑,敲下一行一行字。想健身,此刻如果躺在床上,那就先做几个仰卧起坐吧。

  写一个字有一个字的成就,做一个仰卧起坐有一个仰卧起坐的效果。这些都意味着你正在向成功出发。

  网友问:“26岁学习钢琴晚吗?”

  我的回答是:“对世间万物保持好奇与兴趣,永远有学习动力,是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

  因为年龄而纠结学不学习、恋不恋爱、冒不冒险、跳不跳舞等事情的人,最先苍老的不是身体,而是他的心——年龄从来不是爱与自由的枷锁。

  在这庸常的生活里,如果能保持一颗火热、积极的心,对自己很重要。

  当我做了某件事后,是的,我有些后悔做得晚了。但令我最后悔的是,我因为把时间花在纠结上而令它开始晚的。

3.从来没有一份委屈是应该的

  这篇文章是给老板看的。因为,我在微信上看过很多文章,全都是写给员工看的。

  每天都有各种洗脑文、励志文,教你如何为公司不计回报地付出才会有收获,教你要怎样忍辱负重才会取得成功,教你要做到一二三四五点老板才会喜欢,教你要珍惜对你要求高的领导,还说痛苦和委屈能把你的心胸撑大。

  这些文章,看得我很心塞。

  为什么从来没有人站出来写一篇文章告诉老板,应该如何做个员工喜欢的老板?

  为什么总是要员工不计回报地对老板、对公司奉献和付出?

  为什么老板不能先行一步,对员工好一点?

  为什么没人写“请老板珍惜那些提出高薪的员工”呢?

  为什么?因为他们写的都是宇宙真理吗?

  不,我更相信的是,每个写这种文章的人后面都有个让他们害怕的老板,他们需要顺着老板的意思,讨老板欢心,写符合老板利益的文章。就算有些写文章的人现在没老板,也担心将来会有老板。

  我也有老板,但我不是那么害怕我的老板。就算有朝一日不干这份工作了,我也打算不准备再有老板,所以我比较敢讲真话。

  最近又看到一篇文章叫《没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里面引用了“打工皇帝”李绍唐的话:被骂是一种能力。

  我超烦这种论调,当时就很不爽,心想:快快把作者叫来——如果被骂是一种能力,让我们助他一臂之力,一人骂他一句,他就有超能力了。

  我承认,一个人要成功,必须要有强大的内心,但是受委屈和被骂与成功没有丝毫必然联系。难道你考大学真的是被骂出来的?找工作也是被骂出来的?

  一个人能成功,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发自内心的动力,而不是被动的什么理由。

  总是有老板持这样的论点:“我骂你是为你好,我骂你,你才会成长!”

  要真是这样的话,被骂得最惨的那个人岂不是要成世界首富了?我更担心的是:老板,你现在很久没有被人骂了,会不会不成长了?

  被骂不会让人变成功,被骂甚至不会让一个人的心理变强大——被骂只会让人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充满负能量。我从没听说有人被骂成富翁的,但是,有好几回看到员工被骂以后气不过一刀捅死上级的新闻。

  好吧,这就是你们认为的强大!

  许多老板看了乔布斯的传记,没有学会乔布斯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却记住了乔布思的严苛与暴躁。然后,他们就误解乔布斯的成功是:很会骂员工。

  反正其他方面学不了,骂人最容易学呀,于是大家争相效仿。可是,如果老板会骂人就能成就伟大公司的话,中国的老板基本都会骂人啊,怎么没有一家公司变成苹果公司呢?

  前段时间,我看到朋友圈里有个老板说,好领导就是要对员工够狠。

  当时我就反驳他:一个团队,如果员工要靠骂来成长,说明他的团队全是庸才。

  有能力的人都是骄傲的,只有觉得自己要靠拍马屁忍气吞声才能找到工作的人,才会对你俯首称臣。你觉得员工都是老板调教出来的,那就没有刘备三顾茅庐这回事了,爱谁谁呀!

  你爱骂人也没什么的,但至少你得恩威并施啊!

  可是,有的老板只懂威不知道恩。伙计恨得表面服帖、背地里使坏,你以为他真的怕你?他怕的是钱啊!你以为自己是乔布斯啊?乔布斯有才华,有天分,有人格魅力,有伟大的公司,被他骂也就算了。

  可是,一般的老板如果只会骂人,开的工资又不比别处高,员工凭什么忍你,他是受虐狂吗?

  以前,有个媒体朋友动不动就对我说:帮帮忙啊,快一点帮我供稿啊,老板又要骂我了。

  我真的很同情她,她真的天天被上司骂,各种骂。我问她为什么不跳槽,才知道因为她的工资比同行高一倍。

  对啊,她能忍受被骂不是因为她被骂得很爽,或是觉得会因此而成长,而是她的工资高——她老板不知道他每个月在向员工付他骂人的钱吗?这样的老板还算是好的,至少他多付了钱。

  有的老板,开的薪水和同行一样,可是成天不知道有多威风,明明累得像狗似的替他赚钱,明明按劳取酬,他的脸色却臭得像后娘似的,仍要把你当叫花子对待,高高在上的样子好像真的是他在养你,施舍你。

  不不不,施舍的人不会骂叫花子,而你其实根本连叫花子都不如。

  这么威风的人,大多数还不是真正的老板,而是职业经理人,或高你一级的小主管,但他们偏偏会狐假虎威。老板只要求他苛刻八分,他更狠,非要做足十二分,先老板之忧而忧,后老板之乐而乐——在老板面前他唯唯诺诺,一转脸面对下属,眼神里时刻都像在说:你们给我好好干!

  对于这种人,我只想说,希望你永远这么威风。

  比如我一个朋友,她原来供职于通信供应商时,也有个非常威风、经常把她骂成狗的上司。直到有一天,她跳槽去了通信运营商那里,立刻,那个曾经八面威风的上司在她面前就乖成一只哈巴狗了。

  这种例子太多了。

  行业很小的,就算你永远不离职,永远蹲在这里做别人的上司,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也不能保证你的员工永远不跳槽,哪天说不定还会变成你的客户,甚至你的上级呢。所以,何必为一份工作不留余地到让别人记恨你?

  有人会说:鲁西西,你这么讲,是不是因为你确定文章不会被你的老板看到啊?不是,我的老板也是我的粉丝呢,我更新的每篇文章他都能看到。

  好的上级,是让你能轻松、坦诚地做你自己的人。

  如果你不幸遇到了一个坏老板,你千万不要觉得他无底线地侮辱你是应该的,你爹妈也没这样对你,他凭什么?努力工作自然没错,但跟对人永远排在做对事前面。

  为什么会有人越努力越不幸,因为跟错了老板呗。没有一份委屈是应该的,也没有一份痛苦是必须的。

4.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你此刻在哪里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时他学了冷门专业。大学毕业那会儿,他曾获得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然而,当时他一心想继续读研究生。

  可当他念完研究生后却傻了眼,他发现根本找不到工作,投过无数简历却如泥牛入海——这个专业本来就招聘机会不多,而因为工作经验这项要求招聘单位纷纷把他拒之门外。

  他没有料到读研的结果反而更糟。他看到大学同学现在都混得挺不错,有门路的研究生同学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于是背着沉重的压力跑来找我倾诉:“毕业半年了,仍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很多人都劝我不如退而求其次先去做和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比如销售、金融之类的。到底怎么办呢?”

  我对他说:“在你家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我不建议你去找不相干的工作,因为它和你原来的就业方向背道而驰。做销售的工作经验,并不能帮助你在未来找到你所学专业的工作。

  “既然你去面试被拒绝的原因是没有相关工作经验,那么,你应该先解决这个专业的工作经验问题。”

  朋友说:“他们不给我工作机会,我就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验就找不到工作,这是个死结。”

  我对他说:“这不是死结,而在于你愿不愿意。你现在找的工作,都是你学的专业中最好的单位,你去诚恳地跟单位的负责人谈谈,你愿意给他们打工,实习期间可以不计辛苦,不计工资,只要他们给你一个职位。

  “你恳求他,用你最大的诚意说服他。如果仍不行,换一家试试,相信我,一定会有单位要你的。”

  朋友说:“怎么可以不要工资?我读这么多年书,考上一流大学,毕业了却要给别人白干……家里人会怎么想,同学会怎么看?”

  我继续苦口婆心地劝他:“你如果在这家单位工作一年半载,至少能得到两种可能。第一种,如果你表现出众,让你的领导很满意,三个月以后他们就会正式录用你。对于人才,领导永远不会让他白干的。

  “第二种,你获得了工作经验,再去其他单位面试,比现在容易多了。既然你读了这么多年书,又何必在意再付出一年的时间?

  “我知道你现在压力大,可你不要去管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忘记一切,专注自己的事,就当你这一年仍在学习。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慢一点没有关系,方向才重要。”

  朋友被我说服了。几年之后,他已在这个行业立足,成为一家公司的项目负责人。

  我当时之所以向他提出这个超乎情理的建议,是出于对他自身情况的了解和判断:他父母有能力多供养他一年,他暂时可以不为生计而苦恼;他的专业很冷门,他的文凭和专业含金量高,而且他很聪明勤奋,他只是没有任何门路和关系,缺乏工作经验和机会。

  因此,这是他在当时处境中最快接近理想的选择。如果他不愿意少赚一年工资,而去迁就一份不理想的工作,一年以后,这个境遇多半不会有什么改变,他永远只能做他不想做的工作。

  讲这个故事,我想说的是,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是无法单独拎出来分辨是非对错的。比如,要先去赚钱,还是先赚工作经验?每个人会因为自己的位置和处境不同,给出不同的答案,每种答案可能都没有错,但它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如果让朋友去知乎上问:我该不该不拿工资白干一年活?恐怕大多数人会说不该。有人会说这是扰乱劳动市场秩序;有人会说这是主动被剥削,违反做人原则;有人会说这样太自私,要让父母多养你一年;有人会说其实去做销售也很好……

  然后,他就会在各种建议中被绕晕了,忘记自己最初想要去哪里。

  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有人天生就在罗马。

  你想要去一个地方,你去问陌生人你该怎么走:在海边的人认为,你坐船最好最正确;有钱人认为,你坐头等舱最好最正确;铁路边上的人认为,你坐火车最好最正确;生在那个地方的人会认为,你走路最好最正确。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也许你离目标更远了,而且还浪费了搭车钱……

  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有一样的条件,最重要的是:你坚持一个正确的方向,用自己的办法坚信不疑地走下去,总有一天会抵达目的地。

  这两天,网络上为“大学毕业的实习生该不该替老板拿盒饭”这件事吵得难分难解。其实,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既可以选“该”,也可以选“不该”。

  如果你想快速提升业绩,在那样的团队中可以学到很多经验,那么,拿盒饭打杂只是获取经验很小的代价;如果你想写剧本,当编剧,但老板永远只派你拿盒饭、打杂,根本没给你学习机会,那就是浪费时间。

  拿盒饭本身是无关对错的细枝末节,而决定这个问题对错的,是你想要往哪个方向发展。

  为了理想,拿盒饭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许多大人物身处困境时也能够卧薪尝胆,如果你觉得你比别人受过更多的教育,结果却做一些打杂的小事,这是对自我的设限。

  那么,教育不是对一个人的设限,而是令一个人更有弹性,眼光看得更远。人生有很多种可能,让你既能干粗活,也能动脑子;既可以放下面子,也可以为走得更远放弃眼前的利益。

  我这么说,并不是鼓励大家没事都去找点粗活来干,或者白干——而是说,如果它是你通往理想的必经之路,你又没有更好的选择,那么,不必太拘泥于无关大局的小事。

  一个人不管是给别人端饭也好,不拿工资工作也好,有朝一日你成功了,这些过往都会变成你的美德。就像人们传颂成功者的卧薪尝胆和忍辱负重,为理想所做的付出,会成为你的人生勋章。

  不过,如果你的初衷只是想开开心心地做个小职员,过平凡人生,那就完全没必要在自以为是的老板手下做受气包了。你可以找一个平和又亲民的老板,说不定他还会为你拿盒饭呢。

  所以,一件事的对与错,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你不用花太多时间去考虑和争执具体细节的对与错,只要大方向是对的。比如,如果你想结婚,那就不用介意对象是朋友介绍的还是自己认识的,结果是殊途同归。

  相反,当一件事和你的人生方向背道而驰的时候,不管它表面上看起来有多美好和诱人,人们怎样众口一词地说它正确,你也要懂得拒绝或放弃。

  比如,有个文友和我一起开公众号写文章,写着写着,他就到另一个网站剪辑视频了。因为收入很可观,他好心地建议我也去。

  我不假思索地拒绝了,因为这有违我最初的方向,我只是想写好文章。我想去的是罗马,哪怕艰难跋涉,我也不能因为迎面驰来一辆车随便就上,即使坐车会比走路舒服,可它和我去的不是一个方向。

  还有一个网友,她一直想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可是,当她面对另一份和文字没有关系但是表面光鲜的工作时,她开始变得动摇和纠结了。

  当你无法专注目标和拒绝诱惑,你就可能会花很多时间纠结于各种选择上、分辨是非对错上,就会走上弯路,开始浪费时间。目标明确的人,表面上看起来要放弃和失去很多,但他永远会比东张西望的人更早抵达罗马。

  永远瞄准初衷,这是我用于衡量一些无关道德的选择时的标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当你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时候,就想一想自己最初的方向。

5.“潜台词”表达法,使沟通更有效

  我进目前这家公司之前,是自由撰稿人。那是纸媒最好的时代,当时,每个月只须花一周工夫写稿,就可以过得很滋润。

  我之所以会出来找工作,纯粹是由于闲得太无聊了。自在诚可贵,时间久了也有点腻,某一段时间,我开始向往朝九晚五的规律性生活,就想找份工作,尝尝被人管头管脚的滋味。

  我想找个好玩的工作,做个一年半载,体验一下生活。于是我上了一家本土网站,去他们的招聘频道看,结果一打开就发现,这家网站正在招聘论坛管理员。

  那时候我也玩论坛,马上被这个职位吸引了——我在别的论坛还自带干粮当版主呢,这里让我当版主还给钱,多有吸引力的工作啊!于是,我没有再看别的招聘信息,不假思索就加了网站主编小雷的QQ。在网上聊了一下,我们一拍即合,他叫我直接来上班。

  网站给的工资很低,不到写稿子的1/3,但我不是很在意,不让我加班就行——这样,我写稿就可以补贴生活。

  上岗之后,我发现部门的领导、同事都很友善,工作内容也很有趣。我开始制定论坛的游戏规则、奖惩制度,构建虚拟币、银行、利率……我就是这个论坛的统治者。

  当时,公司还没有实行打卡制度,但我每天总是最早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不是由于敬业,而是由于工作好玩。

  上了一个多星期班以后,小雷跟我说:池总今天会过来,他要和你谈谈。然后我才知道,我们网站还有一个更高级别的老总,我只是一名底层员工。

  大人物要过来和我谈话,我心里不由觉得紧张,想着一会儿要如何应对才好。

  结果,池总到快下班时才来,一进门就说:“鲁西西,你好,欢迎加入我们团队。今晚我请你们几个吃饭吧,去香格里拉吃自助餐怎样?”

  几乎是猝不及防啊!

  我还在想象老板驾到会给我一个什么样的“下马威”,或是怎样严峻地拷问——结果他一来,什么也不说先请吃饭,还是在香格里拉——在当时是福州最好的自助餐……他太懂得底层员工的心了——作为穷人的我,往往觉得自助餐是最高的礼遇。

  而且,就餐氛围也出人预料的轻松,完全不像在和老板吃饭——他是跟我谈话了,不过不是谈工作,而是谈糕点和生蚝。

  吃了两轮,大家已停下来。彼时,我还是个生猛的吃货,觉得来一趟香格里拉一定要吃回本。我再一次拿起盘子,小声地问:“你们要冰淇淋吗?”

  别人都说不要,池总想了想说:“我应该还可以吃一个冰淇淋。”

  等我把食物取回来,池总吃得很慢。我忽然之间会意,他并不是想吃,而只是觉得我一个女生不断地在吃会不会不好意思或太尴尬,才跟着要一个的。吃完饭,池总开车将我们逐一送回去,先送女员工,后送男员工。

  请员工吃饭的老板有很多,但是每次吃完饭将员工一个一个送回家的老板,我只见过池总一个。

  后来,我才知道池总并不是真正的老板——他曾经是我们网站的创始人,我们老板请他指点我们工作。现在他在另一家上市公司做老总,很忙,基本要好几个月才能见到他一次——我们这里,只是他微乎其微的友谊“兼职”吧。

  很多员工见老总如老鼠见猫,我们却像留守儿童盼着爸爸一样盼着池总,因为他每次来总会带我们去美伦华美达大饭店、世纪金源大饭店等吃好吃的。有时他所在的公司发福利,他会特别开车绕过来给我们送一箱橘子或者蛋糕,让大家分着吃。

  当然,我们盼望池总的缘由,也不完全是由于馋。我们觉得将工作的困扰、辛劳跟他倾诉一下,就能得到安慰,因为我们知道他是懂得的——像一个慈爱的长者,每个孩子都想得到他的关注。

  我从来没有听他骂过任何人,甚至连带着居高临下意味的话都没有说过。

  有一次,我向池总说起另一个同事在某项工作上不配合,他在电话里说:“我明晚请你们俩一同吃饭吧,你叫上他。”

  又是吃饭,三个人放松地闲谈,基本没提工作,那同事完全不知情,可能还误解这顿饭是老板在嘉奖他。

  池总只是在饭局快结束之即,轻描淡写地问我那位同事:“最近很忙吧,能不能安排点时间把鲁西西的这件事做一下?”那同事开开心心回去后,很快把我的事情给处理了。

  不对立,不苛责,举重若轻之间,用协助,用安抚,将工作的矛盾化解。遇到这样的老板,是我们的幸福,员工的尊严、情绪,被老板慈悲地、最大限度地保护着——我们也报答他,用薪酬无法购买的忠实和心底由衷的敬仰。

  后来,他不再管理我们,我们对他的敬爱与忠实,延续为对工作、对这个网站的热爱与忠实。我曾经以为只是玩票的工作,不承想竟然做到了今天,即便中途有更具实力的公司开出更好的条件让我跳槽,我也没有去。

  还有,网站的兼职程序员,他在其他公司做事,年薪几十万,但在我们公司一年的兼职工资只有两万;网站的兼职管理员,在某上市公司做管理层,在我们公司领一千多块的零花钱,替我们长期打杂。

  这都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情。

  想起很多年前,有一天我在公司楼道遇见池总,我先向他打招呼:池总好!

  他看到我,连忙解释:“对不起,刚才你站在暗处,我没有看到你。”

  我很感动,竟然有老板由于没有先向员工打招呼觉得要道歉的——多少老板不过用合理的报酬换你的劳动,就以衣食父母自居,就要你感恩戴德。

  池总的亲善态度对我们影响深远,管理风格也在后来被我所效仿,我们部门的人虽然偶尔也会争论、吐槽,然而一直保持平等友善、亲如兄弟姐妹的工作氛围。

  这群同事,我们可以无话不说,一言不合就聚餐,或结伴旅行,每个人过生日一同吃蛋糕,过圣诞节互送礼物——不是那种假惺惺的亲热,是可以没心没肺地互相开玩笑,仿佛仍在校园读书的死党时代。

  一个部门的气场、氛围,来自它的灵魂人物——我们的氛围,很多年前已被池总定了。

  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不用磨平棱角去顺应谁,不用为钩心斗角而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假装变成另一个人。所以,每个人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自我和性情中率性、纯真的部分。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讨好池总,他不在我的朋友圈,我们大约有两年没有联系了。我只是感怀,这艘曾经热爱和坚守的大船,现在我看着它,难过,却无能为力。

  我曾经对一个行政经理说,有时想到要离开一家本人努力付出过的单位,心境是无比纠结和难过,就像离婚——跟一些过往,一些记忆,一些人和事,彻底断开了。

  感谢你,池总,给了我一段那么温暖的职场体验。

6.情商高就会懂得怎样发脾气

  我有一个同事,曾被另一个同事称赞“懂得发脾气”:他平日对人热情友善,嘴巴很甜,还经常请大家吃零食、水果。于是,有人误会他脾气好,试图跟他开一些越界的玩笑,结果他当场就变脸——某些时刻,他的脾气也大得惊天动地。

  渐渐地,所有人明白了,他可以对所有人都好,但是一旦侵犯到他的尊严和利益,他也是会认真反击的。因为这种人际关系上的分寸感,反而令他在和大家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又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有些人认为,发脾气是个负面词语,情商高就应该永远压制自己的情绪。事实上,在一个群体里,做一个永不发脾气的老好人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倪匡也说:最讨厌的,是天天发脾气与永远不发脾气的女人。

  其实,男人也一样。

  永不发脾气,不代表你能赢得所有人的友情,反而往往只会沦落为受气包——大家觉得你没有底线,什么玩笑都可以开,什么人都会来欺负你:因为你不会生气。

  那么,什么时候该发脾气呢?

  比如让你觉得很不爽却仍在发生的事,要发脾气;比如要第一时间表明立场的事,如果表明立场了还是解决不了,就有必要采用慷慨激昂的态度,甚至发脾气。

  工作的时候,我要同时回应十几个同事的QQ,但我对别人在非必要时滥用窗口抖动这个功能较为反感。

  有个同事,每次在QQ上找我,上来一言不发就先抖我一下,等我问她什么事,她才开口说话。可能她觉得这样比较省事,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对方。

  她第一次抖我,我没有生气,只是对她说:“别一上来不说话就抖我啊,我不喜欢被别人抖。”

  她听了没有放在心上,过了几天,又在QQ上一言不发先抖了我一下。我有点生气:不要一上来就抖别人,有点不礼貌哦。

  她仍没有放在心上,第三次还是这样。

  我觉得必须教训她一下:“你这种人很自私好吗?为了能省自己几秒钟,一上来就先抖别人,以便别人第一时间回复你。可是我QQ上有十几个窗口同时在线,我要按先后次序回复,你抖一下,相当于你在插队——然后我的次序就乱了,忘记哪些回应过,哪些没有回应过,还要一一查看。你省了几秒钟,却浪费了我更多的时间。”

  好了,至少下一次她再找我的时候,不随便抖我了。

  有些人不愿得罪别人,因此会强行去忍一件一再使自己不爽的事,其实是在酝酿一场更大的危机——

  因为你不说,对方不知道这件事会让你不爽,所以,他会重复做同样的事让你不爽。然后,你还是在忍,你的不爽不会消失,反而会升级——你会变得很反感他这个人,不满情绪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就是对他态度不好,工作无法配合到位,或者在背后说他,最终你仍然无法和他好好相处。

  发脾气未必会得罪人,只要你发完之后能够适当地“收”一下。比如你慷慨激昂之后,对方能认识或改正错误,我们也要温柔地示好:我知道你一定也很忙,手上工作太多了,大家都不容易。

  对方改正之后,你要表示感谢和肯定:谢谢你对我的支持和理解,之前有分歧,只是因为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只要对事不对人,只要改正仍是好同志——没有心结,没有怨怼,大家才能合作愉快。

  涉及重要利益的纠缠,就算不生气也要发脾气。

  这一点,服装店的老板运用得很好。记得以前去服装店买衣服,一到出价的环节,我都不由自主地战战兢兢,因为那些店主一言不合就会怒发冲冠——她们生起气来的样子很吓人,好像你出的价格足以侮辱她全家,已经到了与你不共戴天的地步。

  现在才知道,她们不是真生气,这不过是一种心理战术。

  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谈判耗时耗力且没完没了的事,特别是当对方是个外行,跟他完全讲不清楚的时候,时间都浪费在无谓的沟通和纠缠上了。

  后来我发现,在这件事情上,无论我有多少道理、多么正确都没有用,只有在我很生气地发脾气的时候,才能达成一致。这时候,我意识到我在扮演服装店老板的角色——有很多事,对方在审时度势中是以你的态度来做决策的。

  正如咪蒙在某文中提到,一次她去购物,她问店员买的东西过了保修期怎么办?店员教她一个秘诀:只要足够凶,一来就拍柜台,大吼“叫你们经理出来”,这样,不管过了多少天,都可以换货。记住,不能语气平静,不能讲礼貌。

  说这个例子,不是支持大家为了争取利益要去无理取闹,而是想说: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真的欺软怕硬、看人下菜,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做决定。

  还有一个故事:某工厂里有两个横蛮的员工,为了一点点儿羊肉分配不均吵得不可开交,先闹到领导那里,然后闹到工会那里。两边都不是善茬儿,别人怎么摆事实讲道理就是不听。

  后来来了一个领导,比他们更凶,他找人买来四斤羊肉,摔到他俩面前,大吼一声:“一人两斤,滚!”两个人这才老实了,夹着尾巴走了。

  这年头,从不发脾气也是行不通的,有些事没办法好好说,非得激烈地表达出来,才能被对方接受,才能达到效果。

  人人都很忙,没有人认真推敲和揣摩你的心意,非得简单粗暴地说出来,发一发脾气,对方才知道你真的有苦衷,同事才知道你有多辛苦,恋人才知道你真的很爱他(她),谈判对方才知道你真的吃亏了。

  脾气,人人都会发,懂得什么时候该发脾气,对什么样的人发脾气,却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把握不了分寸,还是先少发为好。

7.懂得管理情绪才是聪明人

  我有一个朋友,他总是在该发脾气的时候不发脾气,不该发脾气的时候乱发脾气。

  比如,他辛苦地加班干活,一起合作的同事却独吞了这项工作的奖金,且不止一次。我觉得这时候,他应该表明态度,对同事说NO。可他觉得没什么,主要还是不好意思,因为钱又不多,没必要斤斤计较——要了会伤和气。

  可我认为这是原则问题,和钱多钱少没有关系:钱多的时候,不该这样;钱少的时候,也不该这样——如果你没有第一时间亮出你的底线,对方就会一次次得寸进尺,这次吞你一只饼,下次吃你一个瓜,胃口越来越大。慢慢的,他会习以为常,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有错,因为你从来不生气。

  有些事,你为什么非等到忍无可忍才去翻脸呢?这样的人,你早晚会得罪,你越晚发脾气,你的损失会越大,你们之间的裂缝也会越大——他不会因为你前九次都让着他,最后一次不让着他而体会到你的用心良苦,反而是更不高兴。

  我以前有个同事,她开了一家化妆品店,时不时有亲戚和朋友去她那儿买一包吸油纸、一支护手霜什么的,反正都是一些廉价商品,有些价格也就五块、十几块而已,但她每次都坚持收对方的钱。

  她说得好:既然是买卖,就算只是一块钱,也必须给我。哪怕我们关系再好,我宁愿最后将这笔钱全部拿出来请你们吃饭,也要收钱。卖东西就要收钱,这是我做生意的原则。

  是啊,如果她没有这个原则的话,那些今天向她要吸油纸的人,明天会向她要洗面奶,后天跟她要眼霜……且一传十、十传百,用不了多久,她的店估计就会关门了。

  我那个不好意思对同事发脾气的朋友,这次被同事吞了500块,下次可能会被吞600块。其他同事呢,看到有人这样做他也没什么反应,会不会误会他视金钱如粪土,也效仿呢?

  所以,在同事和朋友这些你经常打交道的人际关系之间,要建立彼此交往的次序和界限,这是为了避免以后发生重复性的伤害,产生更多的误会和损失。

  就是这个不好意思和同事发脾气的朋友,同陌生人发起脾气来又变得特别好意思了。比如,他骑电动车在路上跟别人发生磕磕碰碰的时候,总是会勃然大怒,与人发生口角。据说,这是所谓的路怒症,很多人都会有。

  然而,这种脾气是我最不建议发的。为什么呢?

  骂人是为了骂人吗?骂人是为了让对方改正错误,避免再犯。但因为对方是陌生人,你没有义务去教育好一个萍水相逢的人,不管你骂不骂他,他再次冲撞你的概率几乎是零。

  更何况,你和陌生人吵架,是将自己置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因为你不知道他是一个社会混混还是一个精神病人,不知道激怒他之后他会出现哪些过激反应……

  我并不是危言耸听。有些人误会说,对陌生人发脾气是不需要买单的,可以恣意宣泄——可一旦买起单来,代价巨大。

  我曾经看到一条真实的视频:一个女人在路上和陌生男人发生了轻微碰撞,本来双方已经准备走了,就因为女人骑上车时信口骂了一句脏话,被瞬间暴怒的男人从电动车上拉下来,活活打死了。

  还有一条新闻:一个推婴儿车的女人和一个开车的男人发生口角,结果那个男人冲出来,将婴儿车里的婴儿摔在了地上。

  这种案例不少见。什么是无妄之灾?这就是了。明明是微不足道的小矛盾,却引发了惊天大祸。

  这些新闻让我意识到,路人是易怒的,也是危险的,所以要记住:惹不起,躲得起。对于路人,在一些小摩擦上我们应该多点忍耐,不要轻易发脾气,因为未来我们不需要和他们打交道。

  当你不知道哪些脾气该发,或不该发的时候,可以用一个标准来判断:发脾气的初衷应是为了解决未来的问题,争取重要的利益,是为了建立长期规则或达成某种共识,而不仅仅是为了纯粹的情绪宣泄。

  不该发脾气和少发脾气的情形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家人。如果你相信家人是真心爱你的,无论在这件事上他是有意犯错还是无意犯错,是单次犯错还是重复错误,你都应该多包容,而不应该发脾气。

  相反,你要好好和他沟通,因为他对你没有恶意,不会存心使你不高兴——如果他改不了,说明他无能为力,你就多想想他其他方面的好吧;如果他真的一无是处,那就不要再交往。

  二、无心之失。同事不小心弄脏了你的衣服,不小心弄坏了你心爱的物品,你确定他不是故意的,就算生气也要原谅他。

  三、无法挽回的损失。爱人因为贪心被骗子骗了一大笔钱,你要发脾气就是火上浇油了。相信闯祸的人已经很自责,不用你多说,他往后也会变得警惕。

  四、无关原则的鸡毛蒜皮的事。比如他约你去吃饭,最后不买单。这种事不用生气,下次不和他去吃好了,因为你可以单方面控制同样的事再发生。但有些小事情也需要发脾气,是因为要防止它重复发生,或扩大化。

  五、因为生病和缺陷导致的错误。比如我非常健忘,经常会忘记关空调、关门什么的。家人因此批评我,我回答:我记性差,你以为骂我,我下次就会记住吗?

  我每次忘记带手机了,回家拿手机的路上,就已在心中狂骂自己一百次了,但仍然会不断地忘记带手机。如果你真想改变我,多买点燕窝之类的补品给我,帮助我恢复一下记忆力吧。

8.安慰对方要巧用“顺从心理”

  有一天,一个朋友在微信上告诉我:“我和同事吵架了!”她怒气冲冲地向我讲述了事情经过,控诉了她同事是怎样的两面三刀,不仅抢走了她的客户,还在领导面前说她坏话。

  我听后也用愤愤不平的语气回答:“你同事这么坏啊,竟然这样对你!他在哪儿,我跟你一起去找他,我们一起把他暴打一顿,然后把他掐死,丢进水缸里。”

  我们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当然不可能真的去打一个男人,我故意说得这么夸张,只是用语言替朋友泄愤。

  朋友听了我说的话,怒气消了一半,还反过来跟我说:“也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

  然后,我们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在微信上声讨起了这个可恶的同事。我告诉朋友,从前我也遭遇过同样的对待,当时非常生气,也想暴打对方,不过最终我也只能通过语言发泄……

  有些人有这样的误区,以为在朋友愤怒时,自己一定要充当一个冷静的角色,替朋友分析、反省,这样才能帮助朋友在愤怒中做出正确而理智的判断。

  所以,当朋友跑来对你说同事的坏话,你会本着客观公正的立场一本正经地说:“我觉得在这件事上你也有责任……”接着,讲一堆大道理给朋友听,以为这是为朋友好。结果,朋友听了会更生气。

  这其实不难理解,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有一天,你对朋友说,楼上那个八婆又把脏水滴到你晒的衣服上,气得你上楼骂她,她不认错还反过来骂你,好气哦。

  你是希望听到朋友说,这八婆太坏了,你居然摊上这样的邻居,简直没天理了;还是希望朋友说,一点小事都这样大张旗鼓,你做人就不要这么斤斤计较了。

  估计你选择的是前者了,因为你之所以找人倾诉,就是想从朋友那里找到支持和安慰。结果对方反过来批评你不会做人,那一刻,你会觉得对方那么冷静理性、高高在上说教的样子,看起来真的好讨厌。

  虽然朋友讲的道理并没有什么错,可是你在气头上,只想有人和你感同身受,而不是做出一副局外人的样子对你指手画脚。以后你再遇到什么事,肯定都不想找他说了,因为你会觉得说了也没用,他根本不会明白。

  所以,你还在相信忠言逆耳吗?以为一定要坚持说朋友不高兴且正确的话,才是对朋友负责任。其实,那朋友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愚蠢,你不需要时时刻刻替她判断对错,跟她讲大道理。

  因为她能成为你的朋友,智商并不会比你低太多,你懂的道理,她也懂。你不必替你的朋友反省,反省的事应该让她自己来。当她生气的时候,你陪她一起找碴儿就好了。

  那天,我的朋友并没有因为我说的话而去采取任何不理智的行为,她很快就消气了。因为她觉得有人能对她愤怒的事感同身受,能理解她,从而安抚她就可以了。

  当朋友气愤的时候,你最好的安抚方式是,感知、模仿她的情绪,陪她一起生气。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镜子的法则。

  当朋友悲伤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我经常看到一种情形,每当某个朋友通过说说或者微信发表一两句伤心的话,就会有一波人蜂拥而至,七嘴八舌地追问:“怎么了?”“你发生了什么事?”“到底出什么事了?”

  我从不这样问,因为我知道,这种情况下当事人通常是不会说的。

  当你的朋友遇到特别伤心的事时,要记得给他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急着去追问他。因为这会令他觉得,你并不是真的关心他,你关心的只是八卦——你在消费他的悲伤。

  你的追问可能会让他觉得不舒服,产生防备心理,越被问越不想说。

  所以,当朋友悲伤的时候,静静地待在他的身旁,什么也不要问,就假装什么也没发生,直到他主动提起这件事。

  心理医生也是这样做的,无论咨询者沉默多久,他们从不会主动去提问和催促对方,而是跟从对方的节奏。

  跟从朋友的节奏,在他沉默时允许他沉默。如果你觉得在这件事上你非要表示关心,不能假装视而不见的话,你可以对他说这样两句话:你还好吗?我可以帮你做些什么吗?

  第一句是表示:我不关心你发生了什么事,我只关心你;第二句是表示: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在你身边,愿意为你付出绵薄之力。

  当朋友终于开口向你倾诉他悲伤的经历时,不要急于表态,不要轻易就说:“我明白”。这三个字,也会让对方很不舒服。

  对方痛失至亲,你家又没死人,你明白什么;对方离婚了,你婚姻美满,你明白什么;对方生了重病,你活蹦乱跳的,你明白什么?

  如果你有经历过对方同样的感受,这样说还好。比如,你可以对一个失恋的朋友说,我上次失恋的时候也像你这样难过,我完全能明白你的心情。

  如果你从没有经历过对方此刻正在经历的经历,最好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否则,任何表态可能都会被对方视为站着说话不腰疼。

  那要怎么安慰对方呢?就是:不要对朋友悲伤的事随便发表意见,只表示关心和陪伴就好了。

  比如,你想做什么我陪你,你想要什么我帮你去买,你想喝酒我陪你一醉方休……这样的话,可以让对方感到你是真的关心、在乎他,虽然你不知道如何安慰他。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管发生了什么事,让他知道,至少还有你这个朋友在身边,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9.别人不会教你的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有一个销售部的同事小C,业务极强,因为工作有交集,她经常会跑我们部门。她对每个人热情又亲切,令人如浴春风。

  前不久小C辞职了,她的态度也发生了360度的大转弯。再和她在QQ上讨论交接的工作,她的风格变得简单粗暴,极不耐烦,一言不合就投诉到她前主管那里,让别人来沟通。

  和她对接的同事对我说:“小C变了,现在态度很差,口吻也是居高临下的姿态。”

  我调侃道:“不是小C变了,是她脱下面具了。”

  我写这个例子,不是批评别人虚伪。曾经,我一个极好的朋友对我说:“真诚是一种被过分拔高的美德。”

  当时我对他的这句话不以为然。很多年以后,我终于懂了。

  我们公司年终有评优活动,包括各部门主管对每个部门分别打分,再由行政部负责收集、统计分数,评出优秀部门。毫无意外,行政部年年优秀。

  有一年,很多主管议论纷纷,认为行政部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制度不公平。还有人跑到总经理那里去反映,当时的老总在主管例会中说:“听说大家对行政部被评为优秀部门不服,大家觉得有必要修改制度,重新打分吗?”

  行政部主管正虎视眈眈地坐在总经理旁边,大家都很,没有人敢出声。

  老总又说:“觉得不需要重新评选的人举手!”

  先有一个人举手,然后其他人纠纠结结、不情不愿地举起了手——不管是吐槽过制度不公平的人,还是跑到老总那里反映制度不公的人,都举了手。

  只有我一个人没举手。

  当所有人都粉墨登场,只有我诚实的那一刻,我感到一阵寒凉——我不觉得我是《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小孩子,而是那个没穿衣服的皇帝。

  我觉得好羞耻……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不仅要第一个举手,多希望还能厚颜无耻又无比真诚地说:“行政部这么优秀,公司上下都有目共睹,之前的结果已是实至名归。啊哈哈哈!”

  还有一回,一文友发来冗长的文,对我说:“请多指教。”

  我便信以为真,将文章从头看到尾,中肯又认真地指出她的几处语病,提出可供改进的建议。结果,她冷冷地回道:“我写文章没太大抱负,就图个高兴。”

  好吧,我又真诚地让别人不高兴了。

  而另一个文友根本没看她写什么,却面不改色地回:“拿你和亦舒比,我是不乐意的,其实你的文风更像张爱玲。”

  评论的水准高下立分,当事人立刻将这位引为知己。

  这种话可能在旁人看来演技浮夸,不过别担心,当事人永远不会察觉。比如,我一个朋友的粉丝有一天盛赞她更新的长篇:“你写得这么好还没有成名,一定是隐藏得太好了吧?在我看来,你是中国排名第一的推理小说作者。”

  聪慧如她,看到这句话也欢喜地截图晒了出来。

  所以啊,当你们留言夸我:这是我看过最有用处的励志短文,从来没见过像你这么优秀的作者——我也是心花怒放。很好,你们尽管往死里夸吧,我最爱看现实中的人飙戏了。

  曾有位同事,以前每次做年终总结的时候,我都很想给她递纸巾,因为她每每登台发言必哭——有时说起在工作中遇到的艰辛,遭受的屈辱,说着说着眼角就泛起泪光;有时表达对公司、对老板栽培的感激,说着说着就潸然泪下。

  别说老板了,我这个和她完全无交集的同事,每回听她声情并茂地讲话,都有种自惭形秽的感动,觉得她太拼、太忠心了,我太对不起公司了!

  与她共事多少年,就见识过多少场哭戏。说人家哭是演技好,好像不够公平,很可能人家的辛苦是真的,当时的感触也是真的。

  只是相比之下,我们这种不管做过多少事,吃过多少亏,都只会打断牙齿和血吞——在领导面前表现得云淡风轻,在做总结的时候随便一笔带过的员工,好像很吃亏。有多少老板,完全不知道你在做什么,真的只凭员工总结来判断你的工作和忠心的呢?

  这位同事很优秀,很快自己就做了老板,也吸引了原公司很多优秀的人才投奔了过去,事业顺风顺水。就是我这种不忠心又不优秀的蠢货,还十年如一日地守在原地被老板讨厌着。

  有人说,三十岁以前拼智力,三十岁以后拼演技。连亦舒这么耿直的人也说:如果你真的生她的气,那么表面上愈加要客气,越不要露出来,不要给她机会防范你,吃明亏。

  可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好孩子不说谎”,令我们要拔高真诚,去鄙视虚伪,导致很多像我这样从小被误导,长这么大还演技为零的人感觉像是上当受骗了。

  而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七分靠拼,三分靠演。所以,再也别相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种鬼话,大家都那么忙,你不演,谁有耐心慢慢研究你的心?

  这时你会说:我演技差怎么办?

  要练啊!谁是天生有演技的,你看娱乐圈那些演技派,无不是在中年之后才渐入佳境的。

  怎么练?当然先从简单的开始。抓住一个平时最讨厌的同事,盛赞他穿的那件丑衣服:你的衣服真好看,品位越来越出众了;未来某一天,你可以对曾经恨得牙痒痒的上司热泪盈眶地说:你是我见过最有人格魅力的boss,是我一辈子的人生导师!

  不要觉得心虚,不要认为自己从此就变成卑鄙无耻的虚伪小人,好人也需要心机的。你是女的,就当自己是甄嬛、武则天上身,天将降大任于你;你是男的,就当自己在“潜伏”,大义在身不得不伪装。

10.千万别做一个说话“太”有趣的人

  同一间办公室的男同事,专门负责有趣。他演技一流,表情丰富,说起段子来总是让我们笑得前仰后合。以至于有一年,他在公司年会表演时被电视台的导演看上,让他上电视台演了两集情景剧。

  这样的人,人缘通常很好。谁不想有个好玩的朋友,有事没事就博自己一笑。于是,我们办公室的同事,要么成为他的好朋友,要么成为他的女友。

  这是一件多好的事啊!有趣的人就是魅力四射、老少通杀。

  不过,剧情的狗血之处在于,大家根本不知道他在办公室里发展了女朋友,而且一发展还是两个——两个女朋友都自发为他隐瞒,走的是地下情路线。

  有一天,当真相无法隐瞒,我们剩下的这八个不是他女朋友的人,瞬间三观尽毁。这么狗血的故事,就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发生,我们却毫不知情。

  没过多久,我们又发现在楼下的其他公司,他也有一个女朋友,还有一个他想变成女朋友……

  所以啊,你觉得有趣的人吸引你,你义无反顾地冲他的有趣而去,此时要清醒地知道,其实他也在吸引别人啊!

  柴静曾经采访过一位女作家:“为什么选择和一个盲人歌手在一起?”

  女作家的回答是:“王小波的小说里写到,一个母亲对女儿说,一辈子很长,要跟一个有趣的人在一起……”

  这个回答无可厚非。可惜她和他的故事却没能延续一辈子,在一起四年后他们分手了。据说,是那个盲人歌手劈了腿。

  我讲这两个例子,不是想说所有有趣的人都会花心,而要表达的是,在每个人面前表现得那么有趣的人,很可能本身就存了三心二意之心。

  首先,让自己看起来有趣,需要具备两点:一、在口才方面有天赋,肯努力表演;二、试图取悦他人。

  就是说,很大一部分人其实都具备让自己变得有趣的能力,如果他在人前显得那么无趣,只是因为他不想取悦对方。

  比如周星驰,应该算是有趣的人吧?但是,在现实中和他打交道的人,都说他是个乏味的人。

  是不是他一不拍戏,有趣的能力就消失了?

  不不不,只是他觉得没必要。作为一个演员,他首先要取悦的是观众;其余时间,他可能觉得没必要这么有趣。毕竟,有趣也是一种力气活啊!

  如果我愿意花力气、用点心,是可以在文章里妙语连珠的。但是在生活中,我其实也是个乏味的人,因为我要把我的有趣留给我的读者。

  当然,遇到喜欢的人,或心情好的时候,我也不介意有趣一下下。

  所以,有趣不过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是一种表演。对一个人有趣是专情,为工作有趣是敬业。

  在所有时间、所有场合,到处表演有趣,就像孔雀开屏是为了求偶——当一个人有趣四射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公然撩拨所有人,对所有异性发出一个信号:看看看,我多幽默、多有趣,快来喜欢我啊!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看上去那么有趣的人,往往却是滥情之人的原因。

  相处得时间久了,熟悉了彼此搞笑的套路,你会发现原本让你觉得那么有趣的人,远不如初见时那般有趣,随后其他的缺点也会慢慢浮出水面。

  一辈子很长,你真的要为有趣这样一个脆弱的理由,去义无反顾地爱一个人吗?

11.这是你在年轻时值得去犯的错

  每个人都有梦想。

  然而,我们最想做的事,往往是普通人世俗地认为很难以此赚钱维生的工作,比如写作、唱歌、演戏、画画、游戏、跑步……当你胆敢向周遭的亲友宣布,你想做以上其中一种工作,至少会有一大半的人斩钉截铁地告诉你:这不可能,你别傻了。

  于是,这导致很多人站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变得举棋不定——我要不要做我喜欢的事呢,可是养不活自己怎么办?

  怎么办?我现在来告诉你!

  大约两年前,有位作者跑来问我这个问题:因为工作的杂志社倒闭,我失业了。现在要去起点网写网络小说,我想用几年时间去试一试,你觉得我行不行?

  这位作者是我熟悉的朋友,之前在杂志上发表过很多文章,出过几本书。可是,以我对他写作天分和努力程度的了解,我十分肯定且确定地对他说了三个字:“你不行!”

  以我们的熟悉程度和他的性格,他允许我这么直言不讳,所以,他毫不介意地追问我:“为什么,可以详细说明吗?”

  我向他解释:“假设去做生意是十分之一的人赚钱,做网络写手就是千分之一的人赚钱,买彩票就是万分之一的人赚钱。虽然做网络写手赚钱的机会比买彩票会多一点,但你干吗不直接问我,你用一生去坚持买彩票,赚不赚得来钱?

  “是啊,报纸上也常常报道谁谁中了几百万的大奖,就像报纸上也会报道有网络写手一年赚个一百万那样。你非要以为那个人能是你,我也没有办法。”

  他听完很沮丧,似乎打算要放弃,结果我话锋一转:“重点不在于此,重点是你去写网络小说,几年没有收入会饿死吗?”

  他告诉我:“不会,我单身且有积蓄。”

  我不假思索地说:“那你应该去做想做的事。当你做了这件事情,既不连累别人又不会饿死的情况下,应该去为梦想试一下。”

  接着,他问我:“为什么?”

  我认真地回答他:“我支持你去写作,并不是因为我认为你一定会成功,而因为这是你的梦想。如果你这一生不曾为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你的一生只能将就你不喜欢的工作,去过你不想过的生活,你会因此不快乐。

  “你每天‘身在曹营心在汉’,眼前的工作做不好,还觉得自己身后有退路——梦想那火还一息尚存,它会时不时地撩拨你、骚扰你,让你不得安生,让你不甘心。与其做别的工作三心二意,你还不如为梦想拼搏一把。

  “坚持试个几年,成功了当然好,不成功也不会后悔。毕竟这种失败也有意义,至少会让你知道自己努力的极限在哪里——如果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从此认命,只能好好工作。”

  两年过去了,当我在QQ上遇到他,问道:“写作进行得如何?”

  他淡淡地回答我,已经不写了。

  结局如我所料。然而,即使时光倒流,他再问我一次,我仍然会一字不改地向他做同样的建议。

  很多励志文章会写一些让人热血沸腾的成功故事,让你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我之所以写一个失败的例子,并不是要泼大家冷水,而是因为,我觉得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比打鸡血更重要的是:

  坦然面对努力会失败的风险,在清醒中做出选择,这也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你要不要选择坚持梦想,不用急着追问成功的概率有多大,重点在于你犯不犯得起这个错误。

  如果你家里穷得叮当响,我不会鼓励你让你妈妈卖血供你去追求梦想;如果你一不工作,你儿子马上就没奶粉喝,你不该辞职去追求梦想。但是,如果你年轻,不工作几年也不会饿死,你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去做,大不了就是输,输了重新来过就好了。如果你将用漫长的一生去过自己不喜欢的生活,干吗那么着急呢?

  成功属于有勇气的人,更属于输得起的人。完美的人生,从来不是不会犯错,不会跌倒。

  总有一些事、一些人,值得我们去飞蛾扑火,即使只有万分之一成功的可能,即使最后可能得到一个失败的结果,但它也是值得的。比起那些一生不犯错、碌碌无为的人,同样平凡的我们,至少尝试过。

  如果再有人问我一样的问题,我一定会反问他:“在你不会饿死的前提下,你愿意为梦想多走一段弯路,多受一些苦,多浪费几年时间,少赚一些钱,且有勇气去承担一次失败的可能吗?”

  是的,我愿意。

12.显摆,也要等风来了才行

  有很多文章爱宣扬:会花钱才会赚钱,存钱不如存技能。

  这种论调很受读者欢迎,因为世界上会花钱的人——“月光族”要远远大于会存钱的人。这种文章,可以适当让大家减轻一些乱花钱的内疚感。

  有一次,我有位女友就兴冲冲地转发了一篇呼吁年轻人不要存钱的文章。作者在文中称,他不再抠抠搜搜地省钱以后,一年之后不仅没有比以前更穷,赚钱的能力反而大大提升了。

  女友对我说:我觉得他说得很对。

  我坚定地说:不对。

  这种文章真是对小年轻儿的误导啊,我敢保证,如果每个月把所有钱花光光,欠了一屁股卡债,95%的人次月、次年只会过得更悲惨。

  那种花了钱能变得更会赚钱的人,是因为他们原来就有能力,肯努力,且运气好。可是,把钱花光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意味着能力、运气和努力程度就会因此而改变——你非要认为自己会是那5%的人,我也没办法。

  会花钱才会赚钱?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误读了。

  有些读者认为,应该住更好的房子、下更贵的馆子、穿更高级的衣服,因为对物质的渴望与追求,会促使你对赚钱保有热情与动机。

  是的,我承认做一件事动机很重要。然而,在赚钱这件事上,除了四大皆空的出家人,试问,谁会没有动机?只是大多数人空有动机,没有行动力,或者有行动力,却欠缺赚钱的能力、机遇和运气。

  其实,我认为这里的“会花钱”应该是指擅长花钱,而不是指爱花钱。两者的区别,就比如会唱歌和爱唱歌,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什么是擅长花钱?就是把自己有限的钱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投入到回报率最高的地方。打个比方:比如近十年,把钱花在买一套房上就是擅长花钱。

  事实上,当今很多人并不是不知道买房会赚钱,而是存钱的速度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几天前,有位作者朋友跟我聊天,说他刚工作的时候,广州的房价一平方米1900元,可是他交不起几万块钱的首付,只能眼睁睁地和这样低廉的房价失之交臂。过了几年,当他存够了20万元的时候,首付变成了40万元;当他存够40万元的时候,首付变成100万元……

  我真的很替他惋惜。房价一平方米1900元的时候,他的月薪大约是5000元,收入秒杀了当时90%的白领。他说,没存下更多的钱是因为当年太追求生活品质。

  现在,他已经算是有一定知名度且很努力的作者了,可是有什么用呢?十多年的勤奋工作加写作所得的收入,追不上北上广一套房的涨幅。

  如果当初他愿意牺牲一点生活品质,多存一点钱,花钱的眼光准一点,也无须在今天说各种追悔了。

  所以,会存钱,才会赚钱。因为有足够的闲钱,你才能有准备地“等风来”,才能在下一次出现赚钱机遇的时候,气定神闲地进行投资。

  再来说存钱不如存技能。存技能不是不对,只是,我想说,如果你没有钱,你根本很难去学到让你赚到更多钱的技能。因为获得技能是需要代价的,是要用时间和金钱去换取的。

  有一个网友给我留言,他说:我很厌倦目前的工作,每天都是简单枯燥的忙碌,这份工作既不能让我学到东西,又不能让我赚到更多的钱,我该怎么办?

  我建议他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一项技能,以便有资本跳槽,找到更好的工作。然而,他说: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回家洗个澡就下半夜了,连娱乐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有时间去学习。

  我很无语,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因为没有好技能,所以找不到好工作;因为找不到好工作,所以存不下钱;因为手里没钱,就不敢辞职不干;因为不敢辞职,就没有时间去学更好的技能。于是,生命陷入一个死循环。

  所以,你会发现,没有钱就等于没时间,没钱没时间就不可能存到什么新技能。

  人人都知道:存钱不如存技能。可你说,这年头学什么能赚钱的技能不要钱?做俯卧撑吗?

  对了,学英语、学烘焙之类是可以在家自学。可是,那些能够自学的技能,要么是在劳动市场上相对廉价,要么是你需要为此付出更多艰辛和时间,走更多弯路为代价的。

  这钱不该省啊!各位,存钱是会赚钱的起跑线。好好存钱吧!

13.不要去急于否定一切

  前段时间逛福州小猪网,看到头条帖子,是个外省小伙子连载的来榕日记,文笔尚可,最重要的是回帖很有人气。

  小伙子在帖子里说,他来福州一周了,刚开始为了省钱没住旅店,住在网吧里。现在房子租好了,还没有被子,去超市看被子太贵,暂时没舍得买。

  看到这里,我的同情心小小地泛滥了一下。鬼使神差,找到他的QQ加了他,我发的验证消息是:我可以送你一床毛毯,这样你就不要买垫被了!

  事实上,我加他还是有私心的,我当时正在给自家论坛物色管理员,而他正在找工作。我想,或许论坛需要这样一个有文采、有人气,又有发帖热情的管理员,而这个文艺青年正好适合。

  于是我加了他,开始和他聊起天来。

  我问:“你在找工作呀?”本来后半句是“或许我可以帮得上忙”。但出于谨慎,我只说了前半句。

  他说:“是啊!”

  我接着问:“那你以前做过什么工作?”

  他说:“做过桌球室的职业经理人,专门帮助濒临破产的桌球室起死回生。”

  听起来很牛的样子,虽然我不了解这个职业,但是我脑海中瞬间浮现了以前看TVB《酒店风云》里面,那个专门收购濒临破产的酒店,然后重整,赢利后售出的金融精英的形象。

  原本想邀他共事的心微微退缩了一步,我好奇地问:“你很厉害呀,那你来福州想找什么样的工作?”

  “和我原来的职业类似的都可以,我能吃苦,最好是创业型的公司……”他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

  我深感佩服,这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而我原来想给他提供的管理员职位,顿时感觉有些拿不出手。

  结果,他又补充了一句:“只要不是那种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盯着电脑喝茶的工作!”

  我被击倒了。

  坐办公室里,盯着电脑、吹着空调、喝茶——我不幸四条全中。有一点小区别是,有的同事喝咖啡,有的同事喝可乐,我喝白开水……啊,面对恨不得开天辟地、胸口碎大石的热血青年,“老身”我自惭形秽,觉得上班喝水也是一种罪。

  可是,坐在办公室里盯着电脑也很辛苦好不好?我们搞网络的,不盯着电脑事情就没办法做;不坐办公室里,难道要坐在大马路上?至于吹空调和喝茶都是生理需要好不好,为什么要将这些作为对一种职业鄙视的理由呢?

  但是,我当时没想这么多,也没有反驳,继续表示对一个有志青年的尊敬,只是与他的聊天从抱着介绍一份工作给他的想法,到没有想法。

  于是,话题从我问他答,转为他问我答。

  他问:“你是做什么的?”

  我告诉他,我在一家网站工作。

  他接下来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网站什么背景?”

  注意,他用的是背景一词。这让我很佩服他,因为20几岁岁的年轻人,已经深深明白背景远比工作本身重要。想我刚毕业的时候,啥也不懂,只会问招聘方我干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多么目光短浅啊!

  然后,我稍微给他解答了一下。

  他细细地问了很多,最后又认真地问:“那你们现在招不招员工?”

  我说,招聘。

  他一反常态地问我:“工资多少?有没有保险?什么职位?”

  我看出他对此很感兴趣,但是,也只好如实告诉他:“有,但是这个工作不适合你。”

  很快,他便问我为什么。

  我慢吞吞地说:“因为我们招聘的正是……坐办公室里,盯着电脑、吹着空调,喝着茶的工作。”

  他嬉笑着说:“那我也可以做啊……怎么样,我很适合的。”然后喋喋不休地向我推荐他自己。

  我突然觉得索然无味。

  我宁愿他继续鄙视我的工作方式,对我原来想给他推荐的职位嗤之以鼻。因为,我对他会喜欢这份工作这句话已经失去信任了。

  所以,当你不了解自己或者别人的时候,就不要去急于否定一切。

14.高质量示范是最好的沟通

  有一种女人,在她的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她本人仿佛就消失了——她的即时通信工具上的头像,不再是她自己,而是她的孩子。她也没有自己的网名了,QQ、微信上就叫某宝宝妈。

  她不再是她,而是宝宝的妈妈——一个孩子的代言人。她在朋友圈晒的永远是孩子:孩子哭了,笑了,在游戏,在学习,去比赛,得奖了……

  如果参加聚会,话题也永远是围绕着孩子:孩子多聪明,多可爱,多孝顺,多天才……每个妈妈在自己独家的故事里沉醉,可以讲足三天三夜。

  很爱孩子,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骄傲,这是母性的本能,无可厚非。然而,许多女人往往不是刻意要隐匿掉自己,只是自认为人生已经乏善可陈,所以才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于是,她们觉得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带好孩子,觉得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孩子培养成才:周末就是陪孩子,旅行就是带孩子去玩,学习就是学怎么教育好孩子。

  这样,仍然有人觉得还不够。

  于是,有人开始讨论妈妈该不该辞职,用自己的几年陪伴换孩子的三十年。她们以为,只要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和时间,就可以为孩子换来更辉煌的人生。

  这种想法很一厢情愿,如果你自己不够优秀,再多的陪伴也只能给孩子错误的示范。时间的长度不会改变质量,否则,每个全职妈妈用时间陪伴出来的孩子都是天才了。

  有一种观点是,让妈妈回到职场,更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因为工作,可以让妈妈知识面更广,眼界更宽,心理素质增强,待人接物更加有素,可以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很好的榜样——孩子看到妈妈这么努力,自然而然也会效仿。

  曾经面试过一个为了带孩子而离开职场几年的妈妈。我问她,平时都上哪些网站?会看哪些书?这样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结果她全都答不上来——她也就三十岁左右,不上班才几年就与社会格格不入了。

  我不是歧视全职妈妈,因为有很多优秀的人做了全职妈妈,比如我认识的一个人。她是心理学博士,后来辞掉大学教职回去带孩子了。但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她从未放弃学习,看了很多书,并且主动去和有深度的人交流。

  我相信这样的全职妈妈,带出来的孩子一定不会差。

  你可以全职带孩子,但这不意味着你要关闭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全盘放弃自己人生的追求和修炼。

  因为,陪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教育,不是督促,而是示范。不是你自己天天追着连续剧,却对孩子说,你不要看电视;不是你自己沉迷于打游戏,却对孩子说,你要努力学习;不是你自己张口闭口脏话、假话,却让孩子要讲文明;不是你整天一页书都不看,却让孩子要热爱阅读。

  总之,不是这些。

  有些做父母的整日习惯对子女指手画脚,你该这样,你该那样。子女再大一点,心里就根本不屑:就算照你的话学足十成,最终也只不过成为像你那样的人。

  教育孩子之前,先看看自己的样子,有什么是值得孩子来学的。你自己也是个优秀的人,对孩子的教育才有足够的分量和说服力。

  许多父母都喜欢说这样一句话: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咱家以后就靠你了!

  说这话的家长,往往也就是三四十岁的样子。

  人生那么长,你才走了一小半,正值壮年,是最有能力、最强大的时光,可你已宣布对自己的人生要放弃理想和改变,把逆袭的重担压在一个几岁,或者十几岁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孩子会想:凭什么啊!

  有些人对人生的误解是,以为奋斗只是年轻人的事——小孩子只管努力读书,二十几岁的人才可以去努力拼搏,去实现理想。到了30岁以后,一切都晚了,人生已经定型了,这辈子就这样了。

  我发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也这样想。两天前我劝一个失意中的读者,让他先找一份工作,攒够了钱再追求梦想也不迟。

  结果他说:可到那时候,我已经30岁了。我觉得好无语:30岁怎么了?此时的人生才过了三分之一,就应该躺下来,坐吃等死了吗?

  褚时健在75岁时承包了一片荒山,开始种橙子,等到橙子挂果要6年,他满怀信心地等到了81岁。

  摩西奶奶,76岁开始学画,80岁举办个展。

  与他们的成功相比,我更羡慕他们拥有一颗永远不老的心。有些人把外表修饰得无懈可击,一开口却老气横秋,对梦想这个词嗤之以鼻,拒绝人生所有的可能性。

  梦,于是只放在孩子身上做。

  如果你甘于平庸,却指望孩子努力且成功,不要忘了有一句俗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是教不出雄鹰的,你自己选择做只笨鸟,却总要孩子先飞。

  好吧,就算你的孩子天赋异禀,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孩子是你的骄傲,可你是孩子的骄傲吗?

  正是因为有了孩子,更不可以放弃自己的理想。因为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希望孩子能够拥有优良的品质,就要求自己首先拥有和做到。

  因为深知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所以努力让自己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让孩子更接近和拥有这样的可能——为了有一天可以亲口告诉他:父母做得到,你也可以。

  不管世界多么现实、残酷,不管活到多老,爸妈依然在努力,依然在坚持,依然在追求梦想,所以,孩子,你也不要放弃哦。

  最好的教育,是活出自己的精彩,和孩子一起飞。

  这时代,阶层越来越稳定,人生逆袭的机会也许越来越小——你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看你目前的样子,很大程度上就基本能判断出,你的孩子未来会是怎样的了。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