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始皇帝##
A+ A-

  ……

  八百里秦川,被誉为天府之国,是大秦帝国的根基所在。

  自周王封秦国先祖于西垂,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秦国已经将关中平原经营成为一个粮食富足,城廓林立的富庶繁华之地。

  如今的关中平原,养育了大秦数百万人口,这里是赳赳老秦的核心和老巢,是每一个老秦人内心的灵魂寄托和骄傲。

  历经数百年发展,秦国先后四次迁都,由雍城至泾阳,由泾阳至栎阳,由栎阳至咸阳,宫城殿宇遍布渭河流域,因此形成了以雍城至咸阳两百余里连绵不绝的宫殿群落。

  而当今的京师咸阳,更是依照星象紫薇宫为核心,以渭河为天河,构建起一座横跨渭河两岸的巨大城池,宫殿楼宇廊桥相连,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而咸阳宫,就是仿天宫紫微所建,帝王居所,如今大秦帝国始皇帝嬴政,并后宫万余佳丽,就居于咸阳皇宫。

  如今,大秦定鼎天下,始皇帝更是役使百姓大兴土木,在渭河南岸修建兴乐宫、信宫、甘泉宫等大型宫殿,并就继当秦王起就在修建的骊山地宫,加上在李斯的建议下准备将渭南的所有宫殿群落以桥廊殿宇连成一体,构建一座规模更加空前的庞大宫殿—阿房宫。

  因此如今的渭河两岸,不光宫殿林立,而且数十万民夫刑徒,正日夜不停的运送木石粮草,甚至动用渭南大营数万卫尉禁军监视,呈现一幅规模庞大的建筑场景。

  六月夏日炎炎,正值盛夏时节。

  渭河两岸人马攒动,大量商队车马不断,从武关和函谷关来往于中原和关中之间,将全国的商品和物资源源不断运入京师,供养皇族和始皇帝的庞大后宫,还有数以百计的大秦王孙贵族以及朝廷开支。

  而除开陆路之外,渭河枢纽也是关中通往东方和中原诸地的重要交通,咸阳城南雍门渡口,沿河停靠的船舶密密麻麻绵延数里,河道内更有无数商船客船来往穿行,在此起彼伏的号子和号角声中,舟船交错,橹桨相击,构成一幅规模不亚于路上货运的繁忙景象。

  此时辰时前后,正值一天最凉爽时刻。

  襄阳城内外熙熙攘攘,进城的车马拥堵不堪,而在咸阳城中央,有一方阔达千亩的广场,广场四周廊桥甬道四通八达,数百身披玄甲的禁军手持长戈守卫,玄鸟旗在风中猎猎拂荡,锋利的戈矛在初晨的阳光下折射出金色的光芒。

  一座高耸十余丈的庞大宫殿便坐北朝南矗立在广场中央,宽阔的台阶一共九层,每层九阶,一级一级而上直通大殿正门。

  这座大殿,正是咸阳宫朝议大殿,四周皆有廊桥甬道直通皇宫大内和诸多寝宫别院。

  朝议大殿黑墙紫门,粗大的金色铜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殿之内有粗大的盘龙立柱,高低错落形成三阶结构,无数文武大臣正分两边按官阶大小跪坐议事。

  而在大殿尽头的九层高台之上,一位身穿龙纹玄服的微胖男子巍然跪坐,腰悬长剑,头戴通天冠,鼻直口阔,黑发黑须,双目犀利,不怒自威,面前的案牍上摆满一卷卷竹木简牍,此人正是当今大秦唯我独尊的天下共主,始皇帝嬴政。

  始皇帝左右下侧的台阶上,各列席有几位掌管诏书和玉玺的官员。

  而下方大殿分列两侧的文武大臣相对而坐,每侧各有三排锦席和案牍。

  左侧第一排皆穿绿袍,为首的是一位白发皓首的瘦高老者,配紫绥,戴高冠,面色苍老,交领和袖口绣着紫色云纹,腰悬书刀,手持笏板,这位是当今丞相王绾,与其同列的绿袍官员,皆是三品以上的当朝重卿。

  而在右侧第一排官员,同样大部分都身穿绿袍,首位是一位年约四旬的中年男子,配青绥,戴法冠,悬书刀,执笏板,襟危坐面相威严,乃是御史大夫冯劫。

  而在两人之后,则是三公九卿等各府衙的官员,另有一群身穿锦袍头戴玉冠的皇族和和一群头戴方巾身穿儒服的博士,大多坐在两边靠后的位置,属于旁听议政角色。

  此时文臣武将百余人按阶列坐,喧哗讨论之声不绝于耳,并不像后世电视电影之中的皇帝上朝一般严肃认真,就像在集体参加一个讨论大会一般。

  “肃静!”

  端坐龙榻的始皇帝示意,御史大夫冯劫手中笏板轻轻磕了几下案牍,然后咳嗽一声清清嗓子,抬眼扫视大殿群臣,“诸位同僚,朝堂政务,非是闲话之所,各府衙有事早奏,不可让陛下等待!”

  “陛下,如今天气炎热,城外修建宫殿道路的民夫役卒中暑疾者甚众,数日时间已经死亡数十人,臣请陛下遣太医院医官前往巡查救治,不然恐生瘟疫,引发恐慌骚乱!”

  一位少府官员赶紧起身拱手奏报。

  “唔,此事的确不能轻视,着太医令安排医师前去巡查就救治,免得耽误工期!”

  “臣遵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站起来拱手。

  “陛下,如今南方水患肆虐,江陵一带河湖泛滥,淹没近十万亩农田,另东郡也传来消息,连日暴雨导致大河改道,淹没民居数千户,牛马牲畜被冲走无数,恐怕南郡和东郡今年夏粮税将会锐减,臣请陛下安排御史前去巡查处置,安置饥民,配发农具粮种补种秋粮,免得引起民变!”又有官员站起来奏报。

  “此事着冯卿安排,不可懈怠!”始皇帝脸色威严的点头。

  “臣遵旨!”御使大夫冯劫站起来拱手。

  “陛下,河南之地的胡人部族上月突袭上郡,榆林关守将出兵追击,但却中计被伏,百将程涛阵亡,将士伤亡五十余,丢失盔甲枪弩三十具,请陛下裁决!”

  “按军律厚恤伤亡将士,着令大将军蒙恬加强河南诸地的边关防守,此事由国尉安排!”始皇帝皱着眉头,明显脸色不愉。

  “臣遵旨!”一个须发花白的瘦高老者站起来拱手。

  朝堂议政,都是各府衙捡最新最重要的事件在上朝的时候提出来,由皇帝定夺,皇帝若是有疑虑,便会让群臣商讨对策,然后择其善言纳之。

  但如今的大秦早已非当初偏居关中的小小秦国,而是一个统治整个华夏,面积人口十倍于关中的庞大帝国,因此每天各郡县传来的奏章数百,更有京师各种变化和关中内史府区域内的奏书,这些全部加起来,每天的公文案牍加起来足有数百斤。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书有急有缓,内容有轻有重,甚至还有许多内容在京师官员看来完全就是鸡毛蒜皮之事,但既然各地呈送京师,都还得仔细查阅分辨,然后各府衙官员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门别类。

  最重要的自然是赶紧送去皇宫让皇帝御览处理。

  次一级的则在每天的朝议大会上提出来。

  再次一级的,则分类之后送入皇宫,由始皇帝散朝之后批阅处置。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王天下的时代,王权无人能够抗衡,任何事都是一言而决,所有臣子不过是王的附属家臣而已。

  如今虽然是大秦帝国,但这个根深蒂固的传统并未怎么改变。

  所有的公文奏书,大臣都无法决断,即便是小到不能再小的事,都需要皇帝亲自拿主意,一旦私自做主,就是僭越,后果是很严重的。

  如此以来,始皇帝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多如牛毛,几乎每天都批阅奏章到深夜才能休息,而每天批阅的奏章达到一石之多。

  一石,合后世三十公斤,折算秦斤一百二十斤。

  可见当皇帝不光是个智力活儿,还是个体力活儿。

  当然,还要安抚后宫上万嫔妃佳丽,这还是一个技术活儿。

  或许这便是权倾天下俯视人间的成就感吧。

  秦始皇痛并快乐着。

  就比如,他就很喜欢高坐朝堂,俯视群臣,在他一言九鼎的安排下兢兢业业的姿态。

  大臣一个接一个的奏报认为很重要的政务,然后由其三言两语而决,散朝之后这些命令都会用很快传递出去得到执行,无人胆敢拖延推诿。

  要说勤勉,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皇帝,面对始皇帝都会有些羞愧。

  因为只要不是朝休或者生病,始皇帝几乎天天上朝,一天至少有七八个小时都在朝堂或者寝殿处理政务。

  即便深夜其他官员可以搂着娇妻美妾高卧休息,始皇帝还要秉烛夜揽,批阅奏书。

  很快临近辰时中,连续跪坐一个多时辰,许多大臣已经坚持不住,特别是王绾,如今已经快七十岁了,身体早已无法坚持,而另有几位年老的皇族和官员,也都身体摇摇欲坠,体力明显不支,就连始皇帝都精力有些不济,偷偷掩面打了个哈欠。

  “陛下……”大殿后有宦者匆匆而来,俯身在始皇帝耳边轻语几句,始皇帝神情一震,大袖一摆站起来,“诸位爱卿,今日早朝到此结束,诸位各归府衙妥善安排所奏之事!”

  “臣等恭送陛下!”

  一阵稀里哗啦的声音响起,满朝文武全都站起来恭恭敬敬的拱手行礼,目送始皇帝在一群内侍和玄甲禁军的的护送下从后殿而出,乘坐马车顺着甬道直入皇宫而去。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