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倾听——打开心锁的****
A+ A-

   每一个人都希望被理解,被支持,但首先应该学会倾听,因为“悉心倾听,多听少讲”的做法可以让你在与他人交谈时显得更有涵养,从而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倾听,是一把能打开心锁的钥匙,拥有了这把钥匙的人无疑就是与人沟通的专家。

赢得朋友的法宝

  当你的朋友向你倾吐胸臆的时候,你不要怕说出心中的“否”,也不要瞒住你心中的“可”。当他静默的时候,你的心仍要倾听他的心;因为友谊甚至可以不用言语,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无声的交流中发生而共享了。

——(黎巴嫩)纪伯伦

   关于倾听,一位旅居美国的作家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曼哈顿的一家餐馆用餐,旁边的座位有两个中年的美国白人正在吃饭。看他们的衣着与说话的口气,都是平凡的朴实人物,而他们说话的内容,也不过就是普通的家常事而已。但他们舒缓的谈话,洋溢着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当其中某一个说话时,另一个会安静地倾听,眼神中有种真诚、自然的关注;反之亦然。

  像这种祥和的沟通场面,在纽约的公众场合并不容易见到。他们不同于步履匆匆的纽约人,而是完全沉浸在对方的谈话中。看得出,他们是很好的朋友。作家感动于他们老友般自然辉映着的美,这种美,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多见了,这种美,让人感到温暖。

  

  倾听,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份美好的礼物。但事实上,在这个崇尚表达的时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用心倾听。

  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忽视了倾听的重要性。更多的时候,当讨论一件事情时大家会发现,人人都在发表自己的高见,但是每个人都只是在孤独地对自己说,因为他的对手也同样在喋喋不休,人人都在以自我为中心讲个不停。

  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不时地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正因为缺少倾听的耐心,心高气傲的人们之间就多了一道隔阂,沟通变成了一件有难度的事情。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协作。是否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也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学会悉心倾听,就等于掌握了了解别人的金钥匙,就能顺利地赢得朋友。一个善于倾听的青少年,也注定会获得朋友的理解和帮助。

因为,想和朋友沟通,必须要学会倾听,如果不能静下心来听朋友讲话,就不会知道朋友在想些什么,何谈交流呢?在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一时口快,而是找到让心灵之声栖息的芳草地。

青少年朋友们可以仔细地想一想,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哪一种人最容易赢得朋友的信赖,哪一种人最容易结识新的朋友呢?事实往往就是,最善解人意、懂得倾听的人是最容易得到别人信任的那一个。

由此可见,懂得如何倾听的人最有可能做事得体、赢得友谊,不仅如此,并且还能把握住别人易错过的机会。

  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对于倾听的习惯极其推崇,他说:“我们的政策一直都是:悉心地倾听和开诚布公地讨论,直到最后一点证据都摊在桌上才尝试着达成结论。”

  我们相信,当一个人主动地、专注地去倾听某人的谈话时,就是在传递了一个信息:你对这个人非常感兴趣,也非常在乎他的感受,并且尊重他的想法(即使你并不赞同他的想法)。

  此外,你的倾听态度还表明,你非常重视他的付出,并且能够理解他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认为他的话值得去聆听。

  假如仅仅用语言告诉别人——你“尊重”他,对方恐怕很难相信。用行动表达你对别人的认同胜过言语,主动倾听对方的讲话,事实上就表示你对他人的尊重。能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确是一个值得信赖、可以坦诚交流的人。

  倾听,不仅仅让你拥有很多的朋友,也不仅仅意味着你的单向付出。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种独特的经历,每个人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教科书。

  你在倾听别人,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与他人关系就越融洽。一位名人说:“学会了如何倾听,你甚至能从谈吐笨拙的人那里得到收益。”

  从朋友那里你可以汲取成长所需的养分,当面对别人的痛苦与失落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倾听,教会你避开生活中的泥泞与沼泽,让你的成长之路更加通畅而平坦。

  所以,青少年朋友要善于去接近和理解周围所有的人,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倾诉。对你周围的亲朋好友,甚或是不相干的陌生人,在别人最感困惑的时候坐在他的身旁,去用心地倾听,就是一种深爱。

  青少年朋友们,请学着去倾听,因为倾听可以让我们赢得温情、爱情和友情。真诚的倾听,必将带给大家温暖和阳光。

  

小贴士:

  这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倾听可以为我们打开僵持的局面,可以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可以为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为我们赢得更多的朋友,也可以给别人一份信心,给自己一份快乐。

倾听是一种艺术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做一个懂得倾听的人。

???? ——(美国)戴尔·卡耐基

  美国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林克莱特的一次采访,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天,他的采访对象是一个小朋友。林克莱特问小朋友:“长大后,你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在飞行途中突然没有油了你会怎么办呢?”

小朋友想了想说:“首先我会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都系好安全带,然后我背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这时,现场的观众已经笑得东倒西歪。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最终,小朋友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听到孩子的回答后现场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深思。

  国外有关学者曾经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信息交流情况做过统计,结果显示:听占45%,说占30%,读占16%,而写仅占9%。

  大多数人一生中有70%~80%的时间都在从事某种形式的沟通,写作、说话或倾听,“听”在信息交流中占居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事实上,在谈话中,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处于诉说者的位置。所以,善于倾听他人的谈话是使交谈双方的交流畅通无阻的保证。

  而“耐心倾听”这个好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恰恰相反,真正仔细地倾听是一种不同于此的技巧,真正的倾听是一门艺术,是需要不断研习的。

  学习如何倾听,这个说法听起来显得有点多余。确实,我们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听别人说话了,我们很多人都曾经上过教人如何写作、阅读、说话的课程,这类的教程可以在中学、中专和大学中找到。

  在现实生活中,“倾听”往往被当作“听见”,这是一种危险的误解。经验告诉我们:除非你能复述讲话人表达的意思,否则,就不算真正理解了对方讲话的意图。

  研究证明,作为倾听者,一般只有区区35%的效率。缺乏有效倾听往往导致错失良机,产生误解、冲突和拙劣的决策,或者因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而导致危机。

  有位企业家曾经说:“人与人之间90%的矛盾是由于误会产生的,而其中大部分的误会又是由于没能有效沟通造成的。”

  作为当代青少年,一定要掌握倾听的基本技巧。:

  第一,首先就要做到耐心、专心。

  青少年的思维速度是说话速度的4~5倍,如果对谈话内容不感兴趣的话,往往不能保持足够的耐心。这时倾听者的思想容易开小差,注意力将无法集中。你的不专注会通过你的手势、身体语言、表情等传达给倾诉者,会对他人的诉说造成一种心理打击。所以,有效倾听的第一点就是要排除内在的干扰,做到耐心、专心地聆听。

  第二,排除外部干扰。

  外部环境对于倾听的质量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青少年朋友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你和交谈对象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嘈杂的环境中时,双方的注意力会比在安静的环境中容易分散得多。所以,如果对自己的注意力没有自信的话,还是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比较适宜。

  第三,保持平等的心态去倾听。

  青少年朋友们,要想做个高效率的倾听者,就一定要保持一个平等的心态去倾听。不能有效沟通的原因之一,就是倾听者总是带着个人好恶或称“有色眼镜”来衡量诉说者的谈话,比如有人看起来很瘦小又喜欢低着头,第一印象你可能觉得他没有魄力。他的谈话内容就被你先入为主地限制住了。这样的谈话当然是没有很好效率的,所以,青少年应该摒弃这种不平等的交流方式,试图去了解倾诉者真实的意图。

  第四,运用肢体语言和眼神来鼓励倾诉者。

  肢体语言和眼神虽然不在语言的范畴之内,但是,它们起到的作用却不亚于语言。如自然的微笑、得体的坐姿、亲切的眼神、点头或手势等,能够起到促进交流、消除心理隔阂、鼓励交谈者自然而尽情地表达等作用。

  青少年朋友们,学会倾听其实并不难。有效的倾听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技巧,纠正自己错误的倾听行为将有助于你成为一名高效率的倾听者。

  按照影响倾听效率的行为特征,倾听又可以分为三种层次。青少年可以对照以下内容,衡量一下自己究竟属于哪一个层次的倾听者,便于大家对于自己在倾听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  

  第一个层次:完全没有在意倾诉者的话。

  在这个层次上,倾听者完全没有注意说话人所说的话,假装在听,其实根本就没有听。脑子里想的都是其他的毫无关联的事情。这种沟通方式会使你在无意中惹恼倾诉者,因为你让他感到他不能得到你的尊重。  

  第二个层次:倾听者只是在听一些词语和句子。

  这种状态下的倾听者容易使倾诉者以为自己说的话全都被别人理解了,其实,倾听者只是条件反射般地点头或者微笑,并没有弄清倾诉者的意思。这种情况下虽然你能听清别人在讲什么,但是他的话显然没有对你起任何的作用,这样的交流也是失败的。  

  第三个层次: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正确了解倾诉者的意图。

  一个高素质的倾听者虽然持有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们有足够的判断力,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倾诉者做出武断的评价。他们不急于对倾诉者做出判断,感同身受地理解对方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看待事物,对谈话充满了兴趣和理解。

  这种倾听者是倾听的最高层次,他们可以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了解倾诉者想要表达的意图。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倾听者。

  良好的倾听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它需要听者付出努力,全神贯注地听完并做出回应。“理解他人”说起来不难,但是,如果真正做到却并非易事。青少年朋友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培养倾听的好习惯,才能更好地掌握沟通所需的最重要技巧。

小贴士:

  倾听,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也是一门艺术。倾听,是一种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的方法,也是一种交往过程的体验。显然,也是青少年自我培养综合素质的重点。积极认真的倾听往往会让你获得一份惊喜。边听边思考,积极构建自己的认知,既是倾听的训练,也是一种享受。

  倾听,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技巧和方法,青少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积极培养自己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也是一种沟通

在识别创新思想方面最成功的公司总裁,总是善于同有创新意识的人打交道,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包括听起来有点古怪的意见。

? ——(美国)斯威尼

  当年,毛阿敏刚从海外回来时,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组为她安排了一期专访。在节目中陈鲁豫的倾听明显多于谈话,小心翼翼地进行着采访,生怕对被访者有一丝一毫的伤害。毛阿敏在这种被尊重的环境中变得越来越坦然,她的倾诉后来成为这期节目最精彩的看点;主持人陈鲁豫表现出的善解人意的倾听姿态,深刻地体现了一种可贵的人文关怀精神。而那一期节目日后成了陈鲁豫最难忘和十分宝贵的记忆。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特别是在大都市中,人们终日忙忙碌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显得越发“奢侈”起来。

青少年也是如此,终日面临繁重的学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三五好友、长辈亲朋坐在一起谈谈心事,无论是对倾诉者还是对倾听者,都是一种很必要的沟通方式。

  如果某人主动向你倾诉,这说明了对方已经把你当作很亲密的人。通过倾诉,你们可以加深了解,关系会变得更融洽、更亲密。

  换句话说,如果周围的亲朋好友在面对你都讳莫如深,那么你必然会深感孤独。其实,倾听这个过程就是你和朋友的一个沟通过程,也是促进互相了解的过程。在这里,倾听的效果远比自己侃侃而谈要好得多。

  我们明白,评价一台电视谈话节目是否成功,首先要看它的气氛是否热烈,嘉宾和观众是否能情趣盎然地侃侃而谈。然而,决定这一切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主持人在嘉宾说话时能够认真倾听。一个具有高度专业素养的节目主持人,他的倾听总是很专注,他明白倾听的重要性高于诉说,他会充满智慧地引导所有被采访者去表达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王志在《面对面》节目中,常问嘉宾“为什么”、“这又是为什么”,既表明他在认真倾听,又说明他善于把倾听当作延续谈话的轨道。如果没有倾听,王志就不会提出那么多尖锐的问题,《面对面》也不会成为一档高质量的专栏节目。

  节目主持人敏捷的觉察能力与认真倾听的作风,使他能够机灵地捕捉住一个又一个问题,倾听此时成了引导节目话题的钥匙。

  所以说,倾听就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倾听在人们的交流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并不只有倾诉才能获得完美、顺畅的沟通,倾听也可以做到。

  宋鱼水是一位深受人民信任与爱戴的法官,她就有这种好习惯——善于倾听。

  一位老作家和出版社因为稿酬问题到法院诉讼。在庭审中老作家用诗一样的语言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却一直不能准确地讲出法律上争议的焦点。

  旁听席上的群众开始打起了哈欠,宋鱼水却一直没有打断老作家的陈述。她凝视着老作家,神情真诚而专注,还不时地轻轻点头。等到双方陈述完毕,宋鱼水向他们讲解了有关出版合同方面的法律规定,指出双方在合同履行中的不当之处。

  老作家一言不发,仔仔细细听着宋鱼水讲解,半晌,突然出人意料地说,“法官,我接受被告的方案。”随后他解释道:“这事发生以后,你是第一个完完整整听我讲完话的人,你对我的尊重让我信任你。我尊重法庭的意见。”双方当场达成调解。

在宋鱼水的身上,我们能深刻地领会到,善于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力量!

在荷兰有一座奇怪的雕像,那是一个双眼被一条布蒙住的美丽女神,人们说,这是正义女神的化身。她的手中托着象征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天平,她之所以蒙住双眼,是为了使她能够排除干扰和诱惑,凭自己内心的良知倾听各方的声音,对人间的是非做出公正的裁判。

  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说话的目的是为了向听话人传递信息,而倾听是为了准确地把握谈话者真实的意图、内心的情绪、话语中丰富的信息,并促使对方继续谈下去。倾听本身就是一种鼓励方式,会说话很重要,会听人说话也是一门高超的学问。

  青少年朋友要善于倾听,做一个“听话”能手。

小贴士:

倾听是一种沟通,会倾听的青少年,说明已经明确了倾听的意义和作用,但倾听并不是放弃自己的发言权,倾听的微妙之处更在于“此时无声胜有声”。谈话的目的就是交流思想,而倾听恰恰就能达到这一目标。也只有在诚挚的倾听陪伴下,谈话者的叙述才能继续,交谈才更有意义。

懂得倾听最可贵

  科学所以叫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

                               ——(苏联)斯大林

  有个小国的使者来到中国来,给皇帝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皇帝非常高兴,可是,这位使者同时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办法,请人检查黄金的纯度,称重量,看做工,结果证明这三个金人都是一模一样的。皇帝非常着急,害怕落个泱泱大国却没有人才的坏名声。最后,有一位的老臣说他有办法。

  老臣充满自信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轮到第三个金人的时候,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

  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是最有价值的!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最能说的人,不一定是最有本事的人。我们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个嘴巴,或许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你心领神会的表情证明,沉默本已胜过千言万语。

  在生活愈趋紧张的社会,不断在“表达自己”、“建立说服别人的自信”上精益求精的人相当多,然而主动意识到应该学习倾听的人却是越来越少。

  青少年朋友们,也许你会认为,不断说话的人就会占优势,听的人则处于劣势。恰恰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懂得倾听别人的人最可贵。

懂得倾听,说明你已经渐渐长大、成熟,懂得细心观察别人的喜与悲,体会他人的苦与乐,而不是只会任性地自我表达。

懂得倾听,意味着懂得尊重,明白倾听才是赢得别人的最好的途径。懂得倾听,说明心境很踏实,能听得进他人的劝告,从而改进自己的缺点。

  何澄是元朝大画家,《陶母剪发图》是他根据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故事绘制的。

  据记载,晋国有一个叫陶侃的贫困青年,有一天,他的朋友陆逵来拜访他,因为没有钱买酒招待他,陶侃的母亲在仓促之间,便把她的头发剪下来去卖钱换酒。

  这幅画被年仅8岁的岳柱看到了,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画中不合常理之处:陶侃的母亲手上戴着金手镯,却要剪下头发去换取酒食,这是不合情理的。因为金首饰很值钱,完全可以用它去换酒,为何非要把头发剪了去换酒招待客人呢?

  作为一个孩子,他根据自己对生活、人世的直观认识去理解画的意思,所以,他的诘问一针见血,切中问题的要害。如果一个大画家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甚至是一个小孩的意见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益。

  贝塔斯曼书友会(中国)总经理瑷秉宏大学毕业后,进入白宫做了三年的实习生,在白宫的经历给了他相当大的影响。倾听和沟通非常关键!这是他在白宫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当时,白宫每天会收到25万封信和邮件,每一份,他们都要处理。“那些得到回信的人很激动,因为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瑷秉宏深有感触地说。

  因此,来中国后,瑷秉宏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给贝塔斯曼书友会10万个流失的前会员写信,询问他们退出的原因,征求他们的建议,结果他收到了上千封回信和电子邮件。今年“五一”期间,他又给268个不经常购买推荐书的会员写信,征求意见。

  在瑷秉宏的主持下,贝塔斯曼将所有的信件按照所提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并且一一作出回应,他说:“我们必须和书友会的成员沟通,才会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尽管很多人没有回复,但是我相信回来的这些答复,也代表了其他人离开书友会的原因。”

仔细想想,生活中总有人需要我们的倾听。

倾听父母的“唠叨”,能倾听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挚爱;面对老人的“叙叨”,这时候,我们不需要语言,倾听就已经足够了。

倾听朋友的心声,能倾听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意。面对朋友的真切,倾听他们的喜悦、忧伤。也许不必发表意见,他只是需要一个听众。能让他把自己心里的委屈和快乐倒出来,我们安静地倾听,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安慰和鼓励了。

倾听身边人的故事,能倾听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学会倾听,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青少年朋友们,在越来越发达的当今社会,懂得倾听的人具有可贵的人格,懂得倾听的人一定有一颗敏锐、善良的心,必须如此,他们才能担负起倾听的责任。

小贴士:

倾听是一种可贵的习惯,善于倾听的人能够更加容易到达别人的内心深处,因为,倾听者专注于聆听的态度,使得讲话人更愿意理清自己的思路,选择更好的方式进行表达,从而使倾听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诉说者的感受与想法。如果青少年很好地掌握了倾听,也就达到了与别人沟通的美好境界。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