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Part 6 睡得太“深”有多危险
A+ A-

对于将死之人而言,能够在睡梦中死去是最大的福分。

  但是对于身体健康的你我来说,睡眠中发生的意外的确令人猝不及防、惶恐万分。所以,如何保证我们在拥有健康睡眠的同时也拥有睡眠健康,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1.李戈的话:我在睡梦中呼吸暂停

  每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我们社区举办了一场睡眠宣传活动,免费为社区居民进行与睡眠有关问题的咨询。我那天正好休息,便为大家做了一场关于睡眠健康问题的讲座。

  由于时间太过匆忙,我几乎没有做任何准备,但幸好前阵子我被邀请去一所医科学校给学生们做过一次讲座。讲解的内容除了临床医学外,还有一些有关术后关怀的话题,其中就有与睡眠有关的一些问题。所以,对于失眠问题有比较清楚的把握。

  很多人都知道,睡眠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但对于睡眠,人们依然存在许多错误的认识,甚至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判断自己的睡眠是否健康、正常。

  我之前遇到过一名患者,他被长期的焦虑和忧郁折磨,有时甚至会出现妄想情况。他一度认为自己患了精神病,而经过深入了解后却发现,他的种种情绪问题就是由失眠所引起的。在改善睡眠情况之后,他的种种症状也都随之消失了。

  和这位患者相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我遇到过不少存在睡眠障碍的人都意识不到自己存在睡眠问题,他们通常会将睡眠不足所引起的种种生理不适和其他疾病联系到一起,有时甚至盲目用药,进行“自我治疗”。

  还有一些人则正好相反,他们对睡眠质量的预期非常高,他们通常会给自己的睡眠状况设定一些“标准”,一旦不达标,就认为自己存在睡眠障碍。

  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他至少三次因为睡眠问题来找我做过治疗。但事实上,他的睡眠状况比我还要健康。

  一提到失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睡不着”。事实上,睡不着未必就是失眠。睡不着描述的是一种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个主观想要睡觉的时候却难以入睡,这叫睡不着。

  睡不着的原因很多,比如其他时候睡得太久,身体不需要补充睡眠;或者周围环境不理想,让人难以进入睡眠等。这种状况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但并不是说只要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你存在失眠问题。

  对于睡眠时间,很多人的认知也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只有每天都睡够8小时才称得上睡眠充足。比如我的那位朋友,他就始终认为每天睡不够8小时是一种失眠的前兆。

  事实并非如此,8小时只是一个普遍概念,每个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都有所不同。此外,在不同的年龄段,身体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是否睡够8小时”并不能作为判断睡眠是否健康的标准。

  在向居民们讲解完这些有关睡眠的基本知识后,我给每位来听讲座的人都发放了一份“睡眠质量检测卷”,让大家根据上面罗列出的条款对自己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

  至于评估内容,前面的章节已经详细向大家讲解过,在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

  讲座刚一结束,一位长得矮矮胖胖,穿着一件打太极时候穿的大褂子,笑起来颇有些像弥勒佛的男子叫住了我:“你好,刘医生,我想咨询点问题,你现在有没有空啊?”

  听到他对我的称呼,我想起来了。他叫李戈,大概五十多岁的年纪,刚搬来社区不久,听说是位大学教授,所以社区里的人都称呼他“李老师”。

  “李老师,我今天休息,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走,咱们去社区活动中心聊。”

  刚一坐定,李戈就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笔记本,上面工工整整地记了不少笔记,内容就是刚才我在讲座上提到的一些问题。

  李戈一边看着自己的笔记,一边说道:“刘医生,我刚才听了你的讲座,讲得很好。我听你提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也会老化,而且越来越显著。就是说,很多年纪大的人睡眠都会越来越浅,而且慢波睡眠也会越来越少,是吧?”

  “对对对,是这样。”我赞赏地看着他,果然当教授的人就是不一样啊,做笔记都这么认真。

  李戈想了想,又问道:“那我今年已经快60岁了,又应该怎么去判断——我睡得不好是因为年纪大了,还是因为失眠啊?”

  我回答道:“通常来说,失眠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病人的主观诉求来判断的,客观的诊断比较困难,毕竟不可能对每个病人都整夜使用脑电图来进行监测。你先具体谈一谈自己的情况。”

  李戈收起笔记本,看着我说道:“我从年轻的时候睡眠质量就不算太好,睡眠轻,夜里容易醒。最近这段时间吧,我感觉自己的睡眠反倒比之前好了很多,一段一段地睡得特别死。虽然有时中途会醒几次,但就是感觉怎么都睡不够,越睡越累,有时候白天打个盹儿,眯一会儿,起来更难受,身上特别重……”

  “睡觉的时候如果睡得特别熟,那中间怎么还会醒?你每天晚上睡觉的过程里,大概会醒过来几次?”我迅速抓住了李戈描述中的疑点,疑惑地问道。

  “大概会醒个四五次吧,其实我也记不太清楚了。”李戈回忆了片刻,苦笑了两声,继续说道,“我也不知道自己睡得死不死,都是我老婆说的。她说有好几次听着我打呼噜,打着打着没声了,走过来一摸我鼻子下头,连呼吸都没有了,吓着她好几次。后来她发现,我就是睡太死了,把呼吸都给忘了,不用管,过一会儿自个儿又会继续打呼噜了……”

  听完李戈的描述,我皱了皱眉,严肃地说道:“李老师,您这个问题可不是单纯的失眠,你很可能患上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睡眠呼吸暂停是因为睡得太好?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曾数次强调过深睡眠带来的好处。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深睡眠”其实都存在误解,就像李戈这样,不少人会把“叫不醒”“梦游”“尿床”,甚至是“暂停呼吸”等睡梦中出现的非正常现象,都归结于睡得太“死”,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对睡眠深度的描述,主要是根据不同睡眠阶段的脑电波状态进行划分的。当我们处于慢波睡眠状态时,由于大脑进入深度休息期,此时睡梦中的人确实会比平时更难唤醒,而醒来之后,也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恢复意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健康的睡眠者在深睡眠状态时,应该是平和而放松的,绝不会因为睡得沉而出现这些异状。

  人体的运作方式在白天与夜间有较大差异,以呼吸为例,在一天过程中,由于控制呼吸的机制在我们处于清醒状态和睡眠状态时运转方式会有所不同,因此呼吸也会有所不同。

  当我们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身体机体对生命机能的有意识控制也会逐渐减弱。在这个时候,呼吸控制会变得较为被动,体内气体交换反应的稳定性也会被削弱。

  当我们处于睡眠中时,由于某些影响因素,会使呼吸质量有所不同。当这些因素使我们在睡眠中出现呼吸周期性中断的情况时,我们就将这种症状称为呼吸暂停综合征,而这也正是李戈所出现的睡眠问题。

  睡眠时,呼吸中断对睡眠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通常会引起失眠,并导致日间出现嗜睡情况。同时,呼吸的暂时中断,还可能伴发血氧水平的明显下降,对睡眠者的心血管健康和大脑功能具有严重的潜在危害。

  若长时间被这种症状困扰,还可能导致我们在睡眠后的觉醒期内,出现认知能力显著减弱的现象。

  一般来说,睡眠者在睡眠中出现完全停止呼吸至少10秒钟以上的状况时,就可以被定义为“呼吸暂停”。而当睡眠者在1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出现至少5次以上的呼吸暂停情况时,则能被诊断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我曾遇到过一位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他在睡眠中,1小时内呼吸暂停的次数最多高达30次。

  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通常都会伴随日间嗜睡的情形,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感觉只会越来越强烈。

  但即便你在白天进行小睡,也无法缓解这种嗜睡感。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白天进行小睡时,由于睡眠中仍旧出现呼吸中断的现象,只会感到更加疲惫。

  呼吸的中断会导致机体内的血糖水平下降,并让患者不断从睡梦中醒来,这会极大损害患者的睡眠质量。因此,在这一病症的折磨下,很多因失眠而引发的问题也会逐渐显露出来。

  除了日间嗜睡之外,最为典型的就是一系列的认知障碍。比如记忆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低下,警觉性明显降低等。

  睡眠呼吸暂停主要有两种类型,即阻塞性呼吸暂停和中央呼吸暂停,通过诊断筛查,通常就能确定患者是属于哪一种呼吸暂停类型。

  通常来说,“纯”病例是极其罕见的。多数情况下,存在这一问题的患者,要么同时具有两种类型的呼吸暂停情况,要么就是其中一种类型占主导地位。

  阻塞性呼吸暂停的具体表现是:患者一直在努力进行呼吸,但呼吸道中却没有空气循环,即气道因某种原因被阻塞;中央呼吸暂停的具体表现则是: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努力呼吸情形,其肺部也没有气体进入。

  其中,阻塞性呼吸暂停的情况要比中央呼吸暂停常见得多。

  在我具体解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过程中,李戈的脸色变得越来越凝重,过了很久才沉重地问了句:“刘医生,我这病……严重吗?会不会真像我老婆开玩笑说的,睡着睡着就……睡死了?”

  我愣了一下,这才意识到,大概是我向他讲述了太多理论性的解释,以至于让他云里雾里的同时,也在他心中夸大了这一病症的严重性。

  我笑了笑,赶紧安抚他道:“当然不会,这种病症没有你想的那么可怕。当然,我们也必须足够重视它,毕竟这种状态长期持续,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见李戈的表情渐渐缓和下来,我接着说道:“你刚才提到,说白天常会出现嗜睡的情况,因此你的症状很可能主要是阻塞性呼吸暂停,所以我建议你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一下你的体重。”

  听了我的话,李戈有些尴尬地摸了摸自己的肚皮,开玩笑似的说道:“难道是因为太胖,脂肪把呼吸道都给堵了吗?”

  “其实,也可以这么理解。”我笑着解释道,“我们在睡觉的时候,口咽部的肌肉张力会降低。很多肥胖的人,从外观上就能看到,脖子显得比较短粗,脂肪的堆积通常会使气道因受到挤压而变得比较狭窄。

  “当口咽部肌肉的收缩不能保证气道开放的时候,在我们的上呼吸道里就会形成一个或者多个堵塞,就是这些堵塞,导致空气无法进入我们的呼吸道里。所以,即便我们在做呼吸的动作,但呼吸道里却没有空气在循环。

  “另外,喝酒或者服用***等有催眠作用的物品,也都会让我们口咽部肌肉的张力下降。所以一定要注意,尽可能避免摄入含有催眠物质的食品,以免加重病情。

  “当然,减肥减脂,控制体重才是根本。据统计,有近四分之一的肥胖者都出现过这种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减肥之后,根本不需要做任何治疗就能够恢复正常。”

  李戈深吸一口气,苦笑道:“看来我要暂时和最爱的红烧肉说再见了……真没想到,肥胖不是病,胖起来真能要人命啊!”

  我点了点头,一边在本子上记录下李戈的情况,一边向他建议:“虽然从你的表征上来说,初步可以判断你的情况很可能属于我刚才说的阻塞性呼吸暂停,但我还是建议你到医院去做一做详细检查,看看你的心脏情况。另外,再排查一下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以及糖尿病。

  “这些疾病通常和中央呼吸暂停综合征有着密切关联。再说了,到了你们这个年纪,按时做一些身体检查也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在睡觉的时候,最好不要用仰卧的姿势,当你仰卧时,最容易发生呼吸暂停的现象。”

  李戈为难地看着我,低声道:“刘医生,我也想遵医嘱,可问题是,我都睡着了,哪里还能知道自己是怎么睡的呀?”

  确实,一个睡着的人,怎么可能控制自己的睡姿呢?即便入睡时候是侧卧,在睡眠过程中也随时可能变回仰卧的状态啊!

  我突然想到之前有一个类似情况的患者所采取的一种方法,于是说道:“你可以尝试让张阿姨帮你在睡衣背后缝上一个高尔夫球,这样你只要一仰卧,就会被球硌到,自然会变回侧卧了。这是我的一位患者曾经想出来的办法,非常有用。”

3.警惕鼾声如雷

  在社区活动结束后差不多两个月的某一天,我妈突然带回来满满一麻袋土特产,说是张阿姨从老家带来给我的,感谢我给李戈“治”好了病。

  我这才知道,原来那天李戈咨询完回去之后,张阿姨就强行让他去学校请了一个半月假,直接和他一块回乡下老家了,就干一件事——减肥。

  第二天早上,我出门上班,一下楼就和李戈夫妇面对面碰上了,李戈正苦着脸,穿着一身运动装被张阿姨逼着跑步呢!

  前一秒张阿姨还一副疾言厉色的样子,一见着我,立马就笑眯眯地走了过来,朝我招呼道:“刘医生,今天这么早啊?”

  我冲他们笑了笑:“张阿姨,李老师,你们也挺早的啊!”

  “不早不行,看看他那身体!”张阿姨说着转头瞪了丈夫一眼,随即又冲我笑道,“说起来真的要好好谢谢你,要不是你,我还天天惯着他,让他吃得跟猪似的呢!

  “说起来,刘医生你真厉害。我照你说的办法,给他的后背缝了个高尔夫球,又逼着他天天运动、节食,他现在睡得比之前好多了,打呼噜的声音也小了不少,我都好长时间没能像现在这么安静地睡过觉啦!上个月回乡下,瘦了10斤,我监督的!”

  看着张阿姨那骄傲的样子,再看看李戈明显小了的大肚腩,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心里也不由得感叹:李老师真是好福气啊!能娶到个漂亮又关心他的好老婆。

  说起打呼噜,我想到一件特别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之前,我治疗过一名同样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他打鼾的声音特别大,常常吵得他老婆睡不着觉,最后夫妻俩都出现了失眠问题。

  无奈之下,他老婆和他开始分房睡。可即便如此,有时候他的鼾声还会“穿透”卧室墙壁,把他老婆从睡梦中惊醒。

  有一天晚上,他老婆又被如雷般的鼾声吵醒后,怒气冲冲地跑到他的卧室,给了他胸口一拳,打得他胸前青紫了一大片,两人差点儿因为这事闹离婚。

  打呼噜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就一般人群而言,会打呼噜的人高达10%~30%。其中,有习惯性打呼噜状况的男性大概有9%,而女性大概有3.6%,这个比例并不算低。

  因此,很多人都将打呼噜看作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哪怕是已经发展到影响正常生活了,大部分人也只把打呼噜看成是一种“坏习惯”而已。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打呼噜这一现象的话,就会发现,睡眠者打呼噜,其实是在用口代替鼻子呼吸——在吸气时,气流通过振动口腔后上方的软腭,便会发出我们听到的呼噜声。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睡眠状态。

  之前我在总结不良睡眠习惯时强调,在睡觉时用嘴巴呼吸非常不卫生,不仅容易吸入过多的灰尘、病菌,在相对干燥的秋冬季还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发生感染。

  此外,国外的一些调查资料还显示,打呼噜和高血压以及脑梗塞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如果患有冠心病,打呼噜甚至还存在着致死的风险。

  据统计,有打呼噜习惯的男性,发生高血压和脑梗塞的危险比从不打呼噜的男性高出1.94倍和11.3倍。而有打呼噜习惯的女性,则比从不打呼噜的女性分别高出3.19倍和3.8倍。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有打呼噜的习惯时,应该重视起来,及早找到打呼噜的根源。

  之前说过,打呼噜其实就是用嘴巴代替鼻子呼吸而发出的声音,因此很多有打呼噜习惯的人,通常都患有鼻炎、鼻息肉等鼻腔疾病。当然,也有部分人是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

  此外,肥胖人打呼噜的比率要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

  这是因为,当我们进入睡眠状态之后,口咽部的肌肉张力会减弱,肥胖者由于脂肪组织的挤压,会导致气道相对狭窄,一旦口咽部肌肉张力不足以支撑气道扩张,就可能会产生一个甚至多个阻塞点。

  在这种情况下,呼吸就会变得非常困难,一旦鼻腔无法提供给机体充足的氧气,嘴巴就会主动来“帮忙”,这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成因是一样的。

  因此,很多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通常都伴随着严重的打呼噜状况。

  当然,并不是出现打呼噜的情况就说明你的睡眠不健康。很多时候,一些睡觉姿势可能会对我们的呼吸道产生压迫感,从而导致鼻腔呼吸不顺畅,此时也会出现短暂的打呼噜现象,只要换个姿势即可平息。

  因此,偶尔出现打呼噜的情况并不奇怪,但如果打呼噜变成一种习惯,就应该引起重视了。

  既然打呼噜不是健康睡眠的常态,那么,自然有相对应的治愈方法。其关键就是找到问题根源,然后再对症施治。

  如果你是因为某些鼻腔疾病而导致打呼噜,那么可以到五官科就诊,寻求帮助;如果你是因为肥胖而导致睡眠时呼吸不畅通,那就立即投入减肥大军,控制好你的体重。如有必要,可以考虑进行外科手术;如果你是自小养成的不良习惯,那么就赶紧制定计划改变这种习惯。

  不要小看打呼噜,它不仅对你的健康存在严重的威胁,对你的婚姻生活也会产生严重影响——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李戈一样幸运,找到一位能够容忍自己鼾声如雷的伴侣。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伴侣打呼噜而要求离婚的事情不在少数,美国甚至已经在法律上承认:鼾声干扰是婚姻生活中的一种残酷折磨,并准许因这一理由而提起的离婚诉讼。

4.来自深睡眠下的恐惧

  人们对很多睡眠问题都存在认知误区,比如李戈所患有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管是他自己还是他的妻子都以为,在睡眠中呼吸暂停是因为睡得太沉。

  好在李戈的症状并不严重,且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否则,耽误下去很可能会引发更多棘手的问题,比如睡行症。

  说到睡行症,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客观来说,很多人对这一病症同样存在许多误解,甚至因此还产生了不少奇怪的传闻。

  关于睡行症的传说非常多,甚至于不少恐怖故事、侦探小说中也有大量关于睡行症的描写。

  不过,大多数人对于“睡行症”三个字缺少正确的观念,还好,它还有另一个不太准确、但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梦游症。

  为什么说梦游症一词并不准确呢?

  从字面意思来看,梦游症给人的印象就是,人在睡梦当中无意识的游荡,甚至不少梦游者的行为,都是根据其梦中的行动进行的。

  但是,实际上梦游症发生于慢波睡眠第三、第四期深睡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人是不会做梦的。所以,睡行症或者睡游症是更加准确的说法。

  不少人对于睡行症都敬而远之,认为这种疾病不仅可怕,而且诡异。实际上,睡行症的发病率并不少见,根据日本的一项调查,睡行症患者可以占到总人口数量的1%~6%。

  睡行症的高发人群主要是儿童,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资料,曾有15%~20%的儿童曾经患有睡行症。

  过去,人们对于睡行症的了解很少,加上许多文学作品中对睡行症进行了妖魔化,因而对于睡行症,部分人不愿去求医问药,而是去求神拜佛,认为是妖魔附体、鬼神作祟。

  也有些人不相信鬼神,却认为睡行症是一种不治之症。其实,睡行症只是一种常见疾病,并不可怕,也并非无可救药。

  从医学的角度来解释,睡行症只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睡眠障碍,发作时间是在患者入睡后的1~3个小时。与传言不同的是,睡行症患者大多数都会睁开眼睛,伴随着茫然的表情、迟缓的动作,开始漫无目的的行为。

  比如,大多数睡行症患者都会茫然地走来走去、喝水、吃东西、上厕所、翻找物品,极少数患者会有奔跑、跳跃、哭喊,或者走出家门重复自己白天的某些行动的症状。

  这类患者会重复一些日常做的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身处的环境却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尽管大多数患者都会躲开电线杆、沟壑等危险的障碍,但还是有少数患者走入危险场地,或者无意识地做出一些危害他人的行为。

  睡行症一般会重复发作,并且在发作时会有一定的行为模式——与之前的行为大致相同,就算是走出家门,每次去的地方和路线也都是一样的。

  睡行症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危险,大多数患者如果没有被别人叫醒,一般会在几分钟或者半小时左右结束睡行,自己回到床上睡觉。

  也有少数患者不会回到床上,而是找一个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继续睡觉。但无论是在哪里睡,第二天醒来的时候都不会记得前一晚的行为。

  那么,睡行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根据研究患者的脑电波来看,睡行症患者发病时,就如同婴儿睡眠时一样,突然产生阵发性高幅波形,这表示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可能还未发育成熟,或者当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并不具备完全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多数见于儿童患者,而成年人患者,主要是因为中枢神经在睡眠中遭受了某种干扰。

  如果我们对比睡行症患者的行为和正常人在慢波睡眠中被唤醒的情况,会发现两者之间非常相似:双方都要有一段时间的迷茫才会清醒。迷茫的时候,正常人也会做出各种漫无目的的行为,并且在清醒以后都会对自己刚才的行为毫无印象。

  这一情况在儿童当中更加明显多见。

  睡行症之所以被认为是鬼神作祟,还有另一个原因:许多之前从未发病的青少年,在换了一个环境后,就会开始出现睡行症的症状。

  这种情况说明,睡行症除了与中枢神经的功能不完全有关外,还可能与心理因素有紧密关系。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引起睡行症的因素还有精神紧张、发烧、流感、呼吸道疾病、癫痫以及服用精神类药物。

  对于疾病,相比于治疗来说,预防更加重要。

  我们之前提到过,睡行症更多发生在儿童身上,而男孩患上睡行症的概率要高于女孩。一些性格活泼、想象力丰富的女孩身上也会有睡行症的情况出现,如果次数不多,只是偶然发作的话,并不能认为是病态的。

  睡行症患者多数是在4岁左右开始发病,发病的频率大约是每周一次,并且伴有尿床和夜惊的症状。大多数人在12岁左右症状会自行消失,并不需要进行特别治疗。

  但是如果到了8~15岁发病,并且每周发病的频率超过3次,那么就要进行系统的治疗了。否则,成年以后可能还会持续发作。

  对于睡行症的防治,要从心理、药物、精神和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考量,过度熬夜、长期疲劳、服用催眠药物、饮酒等,都会诱发睡行症。

  从心理层面来讲,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或者焦虑的心理,对睡行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如果发现患者发病,尽量不要叫醒患者。虽然不像传说中被叫醒以后会突然死亡,但是强行叫醒患者,会让其在严重的意识模糊和惊慌失措当中兴奋、躁动,最好的做法是将其拉回床上继续睡觉。

  如果睡行症患者在发病后不分场合地倒地就睡,或者是成年以后才发病,那么则需要去医院的精神科进行治疗。

5.睡眠与疾病

  看见这个标题,相信不少人都能说出几样由于睡眠问题而引发的疾病,但是人们往往想不到,睡眠问题所引起疾病的严重性要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英国人芬雷逊就发现了一个可怕的规律,那就是:许多慢性病人都是在早上4~7点钟这个时间内死亡的。这说明了许多疾病都是在人睡眠的时候恶化的,如果我们能够增强夜间对病人的看护,就可以减少许多意外发生,拯救许多生命。

  癫痫是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国内的发病率低于国外,约0.75%~1.75%,而国外则高达3%~7%。

  癫痫的发作有多种情况,其中最为严重的大发作通常被称为羊癫风——发病时患者会发出尖叫,听起来类似羊叫,因此而得名。

  在发病时,患者会突然昏迷,双眼上翻,肌肉僵直,牙关紧咬,在几秒以后,全身开始有规律地抽动,口吐白沫,甚至会咬破自己的舌头。这种发作情况并不会持续太长,一般在几分钟之内患者就可以清醒。

  小规模的发作也叫失神发作,发作时患者会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发作以后数秒后意识就会恢复,往往旁人没有发觉就已经结束了。

  精神运动型发作,这是一种突然发作的精神行为异常,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但是危险性却不可小觑,经常会在短短几分钟内造成巨大的危害。

  局限性发作,只有局部会发生抽动,危险较小。

  癫痫的发作有着多种多样的诱因,比如,过度疲劳、困倦、紧张、饥饿等情况都可以引起癫痫的发作。

  根据大量的临床试验,发现50%~60%的癫痫病人脑电图异常。但是这些病人在夜晚睡眠时,脑电图异常会上升到80%~90%之高。因此,癫痫更容易在睡眠时发病,甚至有不少病人只在睡眠时发作才会有生命危险。

  这种研究对癫痫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睡眠时发病的病人,使用睡前的一次性癫痫药物,效果要更好。

  另一种与睡眠息息相关的疾病是心律失常。

  1969年医学家对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睡眠时的心律监测,发现这些病人的心脏收缩在由清醒到第1阶段,以及从第1阶段到第2阶段时最容易发生。从整个睡眠阶段来看,凌晨2~6点是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最为高发的时段。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一种可怕的疾病,患者经常会出现心脏停跳的情况,如果在睡眠中发作,病人很容易猝死。根据长达一个月的临床监控,发现半数以上的病人会在夜间频繁地出现5秒以上的心脏停跳,并且集中在1~3时和5~6时。

  根据睡眠知识我们可以知道,这两个时段是睡眠的第2阶段和REM睡眠阶段。

  REM睡眠与心绞痛的发作也有密切的关系,在临床试验当中,有82%的心绞痛发病是在REM睡眠期间。

  根据医学专家分析,REM睡眠期间交感神经是最为兴奋的,这种状况极大地增加了心脏的负荷,氧气的消耗量也会大大增加。REM期间动脉血的氧分压也会增加,这是深呼吸所带来的,对正常的心肌供养非常好。但是对于心绞痛患者来说,会引起冠脉血管痉挛,让缺血的心肌更加缺氧。

  心绞痛患者,不论是有效睡眠时间,还是深睡眠时间都要远远短于常人,因此,必要的休息对于心绞痛患者非常重要。

  心衰也与睡眠有很重要的关系。

  心衰也被称为心功能不全,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其中左心衰更加常见。左心衰患者一般会全身水肿、肺部水肿、呼吸困难,这种情况也被称为心源性哮喘。

  心源性哮喘在劳累时会更加严重,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在熟睡1~2个小时后,病人就会被憋醒。

  在睡眠期间,神经会比平时兴奋,冠状血管的收缩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平躺时回心血量会增加,这就会加重心力衰竭。REM睡眠会让交感神经病更加兴奋,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让心脏难以承受,导致出现心源性哮喘。

  脑血栓也叫作中风,会造成患者半身不遂、失语等情况。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血栓形成的诱因主要是血流缓慢和血压下降。

  在睡眠期间,血压会比平时降低,血流也会明显减慢。这主要是因为,睡眠时脑活动明显降低,代谢也开始减慢,脑部的血流变得更加缓慢,血液中的血小板等物质因为血液流速减慢,很容易会附着在动脉内膜上,阻塞血管,形成血栓。

  脑血栓患者多数都是在一觉醒来以后,发现自己半边身子不能动,出现口歪、眼斜等情况。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高血压病人应该避免在睡前服用降压药。因为降压药和睡眠的双重效果,很容易因降低患者的血压形成血栓。

  小计量地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很好地抑制血小板凝固,阻止形成血栓。

  根据我的临床经验,心脏病病人在手术后经常会出现精神障碍——在手术后的2~3天,病人不会出现什么异常,表现为意识清楚、精神正常。但是4~5天之后,一些病人会出现幻觉。

  这种情况并不严重,大多数病人在几天之内就可以恢复。少数病人精神错乱较为严重,持续时间也很长。不少人将这种情况归咎于病人长时间使用机器呼吸,影响了正常睡眠。

  通过电脑的监测,病人因为心脏手术和手术后的检测以及呼吸、循环控制系统,导致睡眠中的REM阶段,甚至第3阶段和第4阶段完全消失。当一个正常人连续数日被剥夺REM睡眠时,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错乱也就顺理成章了。

  阻塞性肺病也是睡眠中发作更加严重的疾病。健康的成年人在进入睡眠时,肺部的通气量会明显降低,动脉当中的氧含量会随之降低,二氧化碳则开始升高。

  这类病人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他在睡眠时动脉血的氧气饱和度可以降低到42%~52%。对于阻塞性肺病患者,睡眠时吸氧是非常重要的。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